风入松
归鞍尚欲小徘徊。
逆境难排。
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馀、孤负金罍。
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情怀。
远林摇落晚风哀。
野店犹开。
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
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
注释注释:刘克庄擅写豪放词,笔力直追苏辛。
但他的词也有的写得深情绵缈,曲折动人,比如这首《风入松》。
这是一首悼亡词。
悼念亡妻林氏夫人。
夫人名叫节,朝请大夫、直秘阁林瑑之女。
为人坚贞俭慧,夫妻间情笃意深。
他们共同生活十九年,朝夕相伴。
夫人殁于戊子,即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 )之七月六日。
此词大概作于次年自建阳县令任上罢职归莆田,道经福清之际。
较之同调“橐泉梦断夜初长”一首,似更为深挚,更为空灵,更能摇荡人心。
一般的唐宋词,通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此词则不然,它一开头即写词人骑马归来、甜言徬徨歧路的痛苦。
曰“归鞍”,曰“徘徊”,曰“逆境难排”,初非出于悼亡,其中暗含政治上失意的悲愤。
如单纯出于悼亡,词人会恨不得快马加鞭,赶回故里,到夫人坟上一洒伤心之泪。
“ 逆境难排”一句正说明他因削职归来,仕途上陷于逆境 ,使他困扰,使他徬徨,这一无形的绳索缚住他的身心,使他难以挣脱。
清人论词有“从有寄托入 ,无寄托出 ”之说,乃是从词史上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
这里词人把对亡妻的悼念之情与政治上的失落感糅合在一起 ,自然浑成,不着痕迹 ,可谓深得“寄托”说的真谛。
“人言”二句,用事而能浑化。
曹操《短歌行》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酒是消愁之物,然而有病之身不宜酒 ,纵忧愁深重,也难借酒消愁。
有病,一可悲也 ;
病而有忧,二可悲也;
有忧而不能饮酒,三可悲也。
语曲而婉,情深且挚。
“孤负金罍”,金罍,酒器也。
着以“孤负”二字,便显得感慨沉郁,而又婉曲深挚,这也是接近婉约风格的一个特点。
如果说以上纯系抒情,那么至歇拍二句,则将情与景融而为一 ,逐渐点出悼亡的主题 ,并为下片作铺垫。
“萧瑟扌寿 衣时候”,是运典写景,兼点时令。
古乐府有《扌寿 衣篇》 ,皆托诸从军者之妻口吻 。
杜甫《扌寿 衣》诗云:“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亦写思妇情怀。
如今到了秋天,扌寿 衣无人,砧声不闻。
唯有萧瑟秋风,吹拂着道中的瘦马。
词人怎能不凄然伤怀?
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勾起对昔日生活的回忆,抒发深沉的掉念。
如果仅用抽象的语言,就不会如此真切感人。
“凄凉鼓缶情怀”,是蝉联前句,用典抒情。
《庄子·至乐 》云:“庄子妻死,惠子吊之。
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
”鼓缶情怀 ,也就是哀悼妻子的情怀。
秋风萧瑟,词人罢官归去,那位“远近必俱”的夫人却不能跟随他回来,他怎能抑制内心的悲痛呢?
从归鞍徘徊写到此处,词旨渐趋显豁。
这种手法有如剥茧抽丝,将读者渐渐引入词的意境。
过片紧承上片继续写景。
近人王国维云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人间词话》)此时的词人满怀丧妻之痛,因此在他看来,周围的景物也似蒙上悲哀的阴影。
如果说上片是写他在道中踽踽行进的情景 ,那么下片则写词人投宿前后的况味。
“野店犹开”四字,似乎带有某种的欣,使词情稍稍扬起,将前词所表现的悲哀稍稍冲淡了一些。
但是这种扬正是为了抑。
一扬一抑之中,感情愈转愈深。
这从后面的描写可以看出 :“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
”二句通过孤馆寒灯 ,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
从语言上看,也似带有几分欣喜,然而骨子里却是更深沉的悲哀 。
词人身处孤馆 ,唯有一盏寒灯作为伴侣 ,一种孤寂之感,悼念之情,凄然流于言外。
不直接写人亡,而以客观景物作为烘托,这也是一种婉曲的手法。
结尾二句直率朴实,如出逆旅主人之口,才真正称得上“ 真质可喜 ”。
“ 今回老似前回”,重在一个 “老”字。
前回投宿,词人已经老了;
今回投宿,比前回更老。
何以更老?
当然是因为妻子故去,过份的悲哀促使他衰老。
这一形貌上的变化,都是通过逆旅主人的眼光反映出来的。
一句质朴的语言,含有深挚的情感,可谓似直而纡,似质而婉,同整个词的风格仍是十分协调的。
这首词带有较浓的婉约情味,但与婉约派词人相比,却又不够缠绵凄婉。
看来这样的风格是与词人的创作思想分不开的。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84493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