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朝代:作者: 吴文英 体裁: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注释注释:①草:起草。

瘗(yì):埋葬。

庾信有《瘗花铭》。

铭:文体的一种。

②分携:分手。

绿暗:形容绿柳成荫。

③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

④中酒:醉酒。

⑤交加:形容杂乱。

⑥双鸳:指女子的绣鞋,这里兼指女子本人。

幽阶苔生:苔生石阶,遮住了上面的足印。

评解此词表现暮春怀人之情。

上片写伤春怀人的愁思。

清明节又在风雨中度过,当年分手时的情景,仍时时出现在眼前。

如今绿柳荫浓而伊人安在?

回首往事,触目伤怀。

词中以柳丝喻柔情。

春寒醉酒,莺啼惊梦,已觉愁思难言。

下片写伤春怀人的痴想。

故地重游,旧梦时温,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更见痴绝。

末句“一夜苔生”极言“惆怅”之深,又自含蓄不尽。

这首词质朴淡雅,不事雕琢,不用典故。

不论写景写情,写现实写回忆,都委婉细腻,情真意切,一反其堆砌辞藻,过分追求典雅的缺点,却又于温柔之中时见丽句,颇具特色。

集评《词综偶评》谭献云:此是梦窗极经意词,有五季遗响。

“黄蜂”二句,是痴语,是深语。

结处见温厚。

《海绡说词》陈洵云:思去妾也,此意集中屡见。

《渡江云》题曰:“西湖清明”,是邂逅之始;

此则别后第一个清明也。

“楼前绿暗分携路”,此时觉翁当仍寓居西湖。

风雨新晴,非一日间事,除了风雨,即是新晴,盖云我只如此度日扫林亭,犹望其还赏,则无聊消遣,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纯是痴望神理。

“双鸳不到”,犹望其到;

“一夜苔生”,踪迹全无,则惟日日惆怅而已。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情深而语极纯雅,词中高境也。

《词综偶评》许昂霄云:结句亦从古诗“全由履迹少,并欲上阶生”化出。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丝柳”七字写情而兼录别,极深婉之思。

起笔不遽言送别,而伤春惜花,以闲雅之笔引起愁思,是词手高处。

“黄蜂”二句于无情处见多情,幽想妙辞,与“霜饱花腴”、“秋与云平”皆稿中有数名句。

结处“幽阶”六字,在神光离合之间,非特情致绵邈,且余音袅袅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西园怀人之作。

上片追忆昔年清明时之别情,下片入今情,怅望不已。

起言清明日风雨落花之可哀,次言分携时之情浓,“一丝柳,一寸柔情”,则千丝柳亦千丈柔情矣。

“料峭”两句,凝炼而曲折,因别情可哀,故藉酒消之,但中酒之梦,又为啼莺惊醒,其怅恨之情,亦云甚矣。

“料峭”二字叠韵,“交加”二字双声,故声响倍佳。

换头,入今情,言人去园空,我则依旧游赏,而人则不知何往矣。

“黄蜂”两句,触物怀人。

因园中秋千,而思纤手;

因黄蜂频扑,而思香凝,情深语痴。

“惆怅”两句,用古诗意,望人不到,但有苔生,意亦深厚。

--------------------------这是西园怀人之作。

西园在吴地,是梦窗和情人的寓所,二人亦在此分手,所以西园诚是悲欢交织之地。

梦窗在此中常提到此地,可见此地实乃梦萦魂绕之地。

这是一首伤春之作。

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意境有独到之处。

前二句是伤春 ,三 、四两句写伤别,五、六两句则是伤春与伤别的交融 ,形象丰满,意蕴深邃。

“听风听雨过清明”,起句貌似简单,不象梦窗绵丽的风格 ,但用意颇深 。

不仅点出时间,而且勾勒出内心细腻的情愫。

寒食、清明凄冷的禁烟时节,连续刮风下雨,意境凄凉 。

风雨不写“见”而写“听”,意思是白天对风雨中落花 ,不忍见,但不能不听到;

晚上则为花无眠、以听风听雨为常。

首句四个字就写出了词人在清明节前后,听风听雨,愁风愁雨的惜花伤春情绪,不由让读者生凄神憾魄之感。

“愁草瘗花铭 ”一句紧承首句而来,意密而情浓。

落花满地,将它打扫成堆,予以埋葬,这是一层意思;

葬花后而仍不安心,心想应该为它拟就一个瘗花铭,瘐信有《瘗花铭》,此借用之,这是二层意思;

草萌时为花伤心,为花堕泪,愁绪横生 ,故曰“愁草 ”,这是三层意思。

词人为花而悲,为春而伤 ,情波千叠,都凝炼在此五字中了。

“楼前绿暗分携路 ,一丝柳,一寸柔情”,是写分别时的情景 。

梦窗和情人在柳丝飘荡的路上分手 ,自此柳成为其词中常出现的意象。

古代有送别时折柳相送的风俗,是希望柳丝能够系住将要远行的人,所以说“一丝柳,一寸柔情”,可谓语浅意深。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伤春又伤别,无以排遣,只得借酒浇愁,希望醉后梦中能与情人相见。

无奈春梦却被莺啼声惊醒。

这是化用唐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之意 。

上阙是愁风雨 ,惜年华,伤离别,意象集中精炼,而又感人至深,显出密中有疏的特色。

下阙写清明已过 ,风雨已止 ,天气放晴了。

阔别已久的情人,怎么能忘怀!

按正常逻辑,因深念情人,故不忍再去平时二人一同游赏之处了,以免触景生悲,睹物思人。

但梦窗却用进一层的写法,那就是照样(依旧)去游赏林亭。

于是看到“黄蜂频扑秋千索”,仿佛佳人仍在。

“黄蜂”二句是窗梦词中的名句,妙在不从正面写,而是侧面烘托,佳人的美好形象凸现出来。

怀人之情至深,故即不能来,还是痴心望着她来 。

“日日扫林亭 ”,就是虽毫无希望而仍望着她来。

离别已久,秋千索上的香气未必能留,但仍写黄蜂的频扑 ,这不是在实写。

陈洵说:“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纯是痴望神理。

”结句“双鸳不到 ”(双鸳是一双乡绣有鸳鸯的鞋子),明写其不再惆怅。

“幽阶一夜苔生”,语意夸张。

不怨伊人不来 ,而只说“苔生”,可见当时伊人常来此处时 ,阶上是不会生出青苔来的,现在人去已久,所以青苔滋生 ,但不说经时而说“一夜,”由此可见二人双栖之时,欢爱异常,仿佛如在昨日。

这样的夸张,在事实上并非如此,而在情理上却是真实的。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8450592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