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寄越中诸友

朝代:作者: 周密 体裁:

小雨分江,残寒迷浦,春容浅入蒹葭。

雪霁空城,燕归何处人家。

梦魂欲渡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

感流年,夜汐东还,冷照西斜。

萋萋望极王孙草,认云中烟树,鸥外春沙。

白发青山,可怜相对苍华。

归鸿自趁潮回去,笑倦游、犹是天涯。

问东风,先到垂杨,後到梅花。

注释注释:这首词是周密晚年的作品。

蒙元代宋后,许多前朝士人纷纷依附了新朝 。

周密怀有强烈的爱国感情,隐居江南不仕。

而在他隐居的江浙一带,作者尚有些许志同道合的气节之士。

这首词便是为邓牧、谢翱等友人写的。

周密当时寄居杭州,而邓、谢等人寓居越州(今浙江绍兴)。

上阕起首三句描写作者所住的地方。

“小雨分江,残寒迷浦,春容浅入蒹葭”,初春的小雨分流于钱塘江中,江边还弥漫着残冬的寒气只有初生的芦苇透露出一点浅浅的春意。

起二句对偶,工整自然,第三句“浅入”二字刻意雕琢,颇为生动。

接下去两句接着描写周围环境。

“雪霁空城,燕归何处人家”,雨雪已经停止,天空已经放晴,本应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但经过战争之后,城里十室九空,居民屋子受到破坏,燕子虽然归来,但是它们到哪一家去做窝栖息呢?

写城市萧条,只用一“空”字,且用燕子无处栖息来渲染形象而凝重。

此情此景,使作者想起了朋友。

“梦魂欲渡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转而写对友人的思念。

苍茫,指钱塘江,梦中要到越中访友,梦魂要渡过“苍茫”的江水。

但是,梦轻愁重,怕被愁遮住,以致于在梦中也去不了啊。

梦与愁有轻重之分,构思极为新奇;

且意思上以退为进,也颇有力。

“感流年,夜汐东还,冷照西斜”,又回到自己,感慨光阴易逝。

写光阴,也只用三个字轻点,有年华流驶之感,接着便描写两种景象:夜里的潮水向东退走清冷的月亮向西斜去。

这两种景象一天天重复出现,光阴便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时间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流失了,可是我与友人仍悬于两地,隔于江水,不能相见。

下片,从怀友写起,回到写自己。

“萋萋望极王孙草,认云中烟树,鸥外春沙。

”极目望去,只见长得很茂盛的王孙草,朋友却不知在哪里,以喻想念越中友人。

想念深而看不见,只好从远接云中的烟树与鸥鸟飞翔之外的沙滩,辨认通往友人所居住地方的道路,这句是从谢朓名句“云中辩江树”化来,浑然无迹。

“云中 ”两句与上片“夜汐”两句,对偶相同,写法也相似,前者以景寓意,这里则以望远之景寓想念之情。

“白发青山,可怜相对苍华。

”白发自己和友人的头发都已经白了;

青山,自己这里的青山和友人那里的青山;

苍华,兼包两地的青山、白发。

自己和友人都已经老了 ,可是两地的青山依旧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面对青山,遥想远方的友人,不禁产生无限感慨,“可怜”油然而生。

“归鸿自趁潮回去,笑倦游 、犹是天涯。

”鸿雁顺着潮水东流的方向飞去,但不能代人传递音讯;

自己虽是倦游归来,居住杭州,但对故乡吴兴来说,对分别不能团聚的朋友来说,都有远隔“天涯”之感。

事实上,吴兴、杭州、绍兴相去不远,而谓“天涯”,实是思念情深所形成的错觉;

着一“笑”字,笑倦游无成,也自笑这种错觉。

下阕最后三句与本词前面各句有明显不同,值得好好体味。

“问东风,先到垂杨,后到梅花?

”这一问,来得突兀,似乎与前文描写残冬初春景致、思念友人情怀没什么关系。

但事实上包含了作者极深的意思,是体现这首词主旨的句子,是思友的升华。

东风,你可是要先吹到垂杨身上,然后再吹到梅花身上吗?

“东风”隐喻元朝统治者的“恩泽”,“垂杨”隐喻不能坚持气节而投靠新朝的人,梅花隐喻忍受清苦生活的遗民。

作者及越中诸友是傲雪怒放的梅花,本不需要春风的惠泽 ,作者这样写,表达了自己和友人的坚贞不屈,对趋炎附势者的不满和对蒙元新朝统治的讥刺。

这首词语意新奇辞句幽远结尾顿挫有力,使人振奋,在周密词中,是意境较厚的,陈廷焯《词则·大雅集》评:“幽思得碧山意趣,但厚意不及。

”恐是不确之见。

写友人之谊,而友人之谊是建立在高贵的品格的基础上的。

这在同类诗词中是不多见的。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8683890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