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除夜

朝代:作者: 韩疁 体裁: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

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

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

掩清尊。

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

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

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

恣登临。

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注释注释: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除夕之夜的复杂心境。

《高阳台》一调,音节整齐,开端是四字对句的定式。

银签,指的是古时一种计时的器具。

每过一刻时光,则有签铿然自落(这仿佛后来的计时钟的以击响鸣铃来报时)。

一“频 ”字,可见守岁已久,听那银签自落声已经多次,——夜已深矣。

重燃绛蜡一句,将除夕夜的吉庆欢乐气氛,形象地勾勒了出来。

一个“重”字,将时光的流逝,作者心中的慨叹,精当地表现了出来,让人感到岁月流逝的不停息。

韶华易逝,人又何堪?

“衮衮”二字,继以“惊心 ”,笔力警劲动人,不禁令人联想到大晏的词句:“可奈年光似水声,迢迢去不停!

”让人如闻时光之流逝,滔滔有似江声!

通宵守岁已觉勉强,睡乎坐乎,饮乎止乎?

词人心存犹豫,几番无奈,词人最后的主意是:洒是罢了,睡却不可,决心与梅花作伴,共作吟哦度岁的清苦诗侣。

本是词人有意,去伴梅花,偏说梅花多情,来相伴我。

如此可见守岁者孤独寂寞之情。

下片笔势一宕 ,忽然转向邻娃写去。

邻家少女,当此节日良宵,不但彻夜不眠,而且为迎新岁,已然换上了新装,为明日春游作好准备。

看她们不但衣裳济楚,而且,装扮首饰,一派新鲜华丽气象。

写除夕守岁迎新 ,先写女儿妆扮 ,正如辛稼轩写立春先写“看美人头上,袅袅春旛”,是同一机杼。

写除夜至此,已入胜境,不料词笔跌宕,又推开一层,作者想象东风也被少女新妆之美而勾起满怀兴致,故而酿花蕴柳,暗地安排艳阳光景了。

三句为奇思妙想,意趣无穷 。

这样,词人这才归结一篇主旨:他以自己的经验感慨,说:青春美景岂能长驻,亟须趁此良辰,“把握现在”,从此“明日”新年起,即去尽情游赏春光,从残雪未消的楼台院落一直游到春日迟迟的园林胜境!

通览全词,上片几令人担心只是伤感衰飒之常品,而一入下片,则以邻娃为引,物境心怀,归于重拾青春,一片生机活力,才知寄希望于前程,理情肠于共勉。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86861831.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