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春水
秦楼东风里。
燕子还来寻旧垒。
馀寒微透,红日薄侵罗绮。
嫩笋才抽碧玉簪,细柳轻窣黄金蕊。
莺啭上林,鱼游春水。
屈曲阑干遍倚。
又是一番新桃李。
佳人应念归期,梅妆淡洗。
凤箫声杳沈孤雁,目断澄波无双鲤。
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注释作者简介据《复斋漫录》载:“政和中,一贵人使越州,得辞于古碑阴,无名无谱,亦不知何人作也。
录以进。
御命大晟府填腔,因词中语,赐名《鱼游春水》。
”注释①峭:尖厉。
②窣:突然钻出来。
③双鲤:谓书札也。
评解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
上片写景,东风杨柳,碧草如茵,莺啼燕飞,鱼游春水,春天又到人间。
下片抒情,桃李争艳,春色如画,而阑干倚遍,望断清波,游人未归。
令人思念不已。
全词和婉秀美,抒情细腻,绮丽多姿。
集评薛砺若《宋试通论》:此词作得颇为婉丽,极秀美可爱,惜不知作者姓氏。
据《能改斋漫录》记载:“政和中,一中贵人使越州回,得词于古碑阴,无名无谱,不知何人作也。
录以进御,命大晟府撰腔,因词中语,赐名《鱼游春水》。
”这段话说明了这首《鱼游春水》词的来历和谱曲、命名经过。
政和是宋徽宗的年号,越州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
看来,这首词是宋徽宗以前南方的作品。
至于确切的创作年代,那就难说了。
不过这无关紧要,因为它的内容,并没有波及必须弄清的历史背景,我们大可以从作品的本身,去探寻它的审美价值。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的是一位少妇春日怀念远人的情态、心理,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都显出相当的功力;
而且互相映衬,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上片全是写景。
“秦楼东风里”四句,写春归燕回、馀寒犹峭之状。
一开头就点出“秦楼”,使描写的环境带有确定性,这对读者理解词意大有好处。
秦楼,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李白《忆秦娥》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皆指闺楼。
由此可知,词中所写,景是“秦楼”中景,人是“秦楼”中人;
于是,人物思想感情的社会性,就有了明白的着落。
“东风”轻拂,“燕子”归来,这都是春回大地的显著特征。
但是,我们不要轻轻放过了“燕子还来寻旧垒”这句话,要注意它和其他地方的联系,它是为人的不归作反衬的,我们读到后面自会明白。
词人手笔,总是这样地一箭双雕。
这四句写的是室内的春景,是“秦楼”人所见所感的春景,并暗示出女主人公慵懒困倦、日高未起之态,带有淡淡的惆怅情调。
“嫩草方抽碧玉茵”四句,从户内写到户外,描画出一派明媚的春光。
作者摄取了四种景物:地面的嫩草,地上的垂柳,空中的黄莺,水中的游鱼,水陆空三维空间,交织成立体的画面,传达出绚丽的色彩。
这里使用了两个借喻:以“碧玉茵”(像碧玉一样青绿的毯子)喻嫩草,以“黄金蕊”喻新出的柳条,都借联想而增加了景观的魅力。
四句的动词也用得很好:嫩草是“抽”出的,“媚柳”(柔媚的柳条)是“窣”(从穴中突然冒出来)出的,黄莺在鸣“啭”,鱼儿在“游”动,可谓各尽其妙,各得其所。
“上林”、“春水”,为鸣莺、游鱼布置了适宜的活动环境,相得益彰。
下片转入写人。
“几曲阑干”四句,写佳人倚遍“秦楼”阑干,看到桃李又换了一番新花新叶,──这意味着一年又过去了,而意中人还没有回来,这触起了她的愁思,不觉潸然泪下。
“梅妆”用的是寿阳公主的典故。
《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说:“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
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这里泛指妇女面部化妆。
“梅妆泪洗”即涂了脂粉的脸上流下了眼泪之意。
这几句着重描写佳人的外部动作,而以“应怪归迟”点明动作的原因,其悲怨愁苦之态如见。
“凤箫声绝”四句,写对方离去后音信杳然,使佳人思念不已。
古代传说:萧史善吹箫,秦穆公将女儿弄玉嫁给他,数年后二人升天而去(见《列仙传》)。
这里借用这一故事,以“凤箫声绝”指男子的离去。
“孤雁”、“双鲤”都用了典。
前者出《汉书·苏武传》,汉使诈称汉昭帝在上林苑射雁,雁足上有苏武捎来的帛书。
后者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因此,这两个词都是寄书的代称。
而“沉孤雁”、“无双鲤”,就是指对方没有来信。
但是,即使男方相隔云山万重,佳人的心还是神驰千里之外,萦绕在他的身边的。
这几句着重描写佳人的内心活动,浓情厚意,溢于言表。
以后刘过《贺新郎》(老去相如倦)结云:“云万叠,寸心远”,殆出于此。
从艺术上来说,这首词采取以春景的明媚来反衬离人的愁思的手法。
“嫩草方抽”,“媚柳轻窣”,“莺啭上林,鱼游春水”这不是当日佳人与所欢行乐时所见的美景吗?
如今这一美景又已重现,但是所欢却已不在身边;
去年的燕子还懂得回来寻找旧垒,而心上人却一去不归;
这怎能不令她阑干倚遍,泪洗梅妆呢!
这样写,效果是动人的。
词的语言明白、朴素(有些地方略显粗糙),表达方式显豁;
虽有用典,但却是常见的:具有民间词的特点。
它的作者,估计是文化程度不太高的读书人。
(洪柏昭)这是一首闺怨词,写的是一位少妇春日怀念远人的情态,心理。
上片全是写景。
“秦楼东风里”四句,写春归燕回,馀寒犹峭之状 。
这四句写的是室内的春景 ,是“秦楼”人所见所感的春景,并暗示出女主人公慵懒困倦、日高未起之态,带有淡淡的惆怅情调。
“嫩草方抽碧玉茵”四句,从户内写到户外,描画出一派明媚的春光。
作者摄取了四种景物:地面的嫩草,地上的垂柳,空中的黄莺,水中的游鱼,水陆空三维空间,交织成立体的画面,传达出绚丽的色彩。
下片转入写人。
“几曲阑干”四句,写佳人倚遍“秦楼”阑干,看到桃李又换了一番新花新叶——这意味着一年又过去了,而意中人还没有回来,这触起了她的愁思,不觉潸然泪下。
“梅妆”用的是寿阳公主的典故,这里泛指妇女面部化妆。
“梅妆泪洗”即涂了脂粉的脸上流下了眼泪之意。
这几句着重描写佳人的外部动作 ,而以“应怪归迟”点明动作的原因,其悲怨愁苦之态如见。
“凤箫声绝”四句,写对云离去后音信杳然,使佳人思念不已。
“凤箫声绝”借用典故,指男子的离去。
“孤雁”“ 双鲤 ”都是奇书的代称。
而“沉孤雁”、“无双鲤”,就是指对方没有来信,但是,即使男方相隔云山万重 ,佳人的心还是神驰千里之外,萦绕在他的身边 。
这几句着重描写佳人的内心活动,浓情厚意,溢于言表。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87026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