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咏梅赠人
琼枝纤弱,瑶英娇小。
占得江南春早。
前村雪里欲开时,料未必、东君知道。
芳心一点,幽香多少。
几度被花相恼。
陇头人去早归来,莫直待高人非古。
冲襟粹宇。
要览德辉飞举。
伊周元不是庸人,吾志在、箕山巢许。
兰纫有赋。
菊香酿黍。
梦断糟床秋雨。
渊明卧老北窗风,犹胜似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
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
痴儿呆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注释注释:宦海中的沉浮 ,恰如海的潮涨潮落,永无停息。
尤其是在调迁频繁却无法担当大任、壮志难酬时,其落寞的心情更为沉重。
此词抒写的就是宦海浮沉的落寞心情。
起笔三句叙事 :扁舟昨天刚停泊 ,今天就来到高亭上 ,极目远望千里闲云。
“闲云”也显出一股轻松之感 。
但是,他毕竟是来散心的,以解胸中郁闷,“孤”字见出他的孤独感 ,“目断闲云千里”也隐约透出念远、怀乡之意。
作者的心情并不那么闲适,而较为复杂 ,有如夏末秋初的黄昏那和着凉意的热燥,使人并不好受。
“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
天顺人意,降下一阵好雨!
将那热燥一洗而空,仿佛人世间的一切尘垢连同自己那些莫名的烦闷也一洗而空 。
此词的“前山急雨过溪来”又加之“尽洗却 ”,这样的心情表现得更为痛快 。
此时他的愁闷似乎散去了,他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过片写雨后情景。
“暮鸦木末 ,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 。
”极目秋景一片高远,可是,暮色寒鸦却不无一种惆怅的意味,作者遂以“一团”来形容这秋意。
“一团”,即忧丝难理,烦躁中难堪的心境,委婉地表现出来 。
所以下面说:“痴儿騃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
”新秋的凉爽是可喜的,可是在不知不觉间,西风起了,节序便又推移了。
这句是从苏轼《洞仙歌》:“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
”转化而来。
表达出作者此时的情绪底蕴:他是在感叹似水的流年。
以“痴区騃女”作反衬,益发显得悲凉。
唐柳宗元贬谪永州,写了一首诗叫《南涧中题》,苏轼谓此诗忧中有乐 ,乐中有忧 。
终归还是忧。
诗云:“秋气集南涧 ,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又云:“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
徘徊只自知。
”《鹊桥仙》中所表现的情绪虽然没有那么沉重,但节奏是相似的:忧中求乐,乐中有忧,乐尽忧来,心情虽一时得以开解,但终归抵挡不了忧愁的纠缠。
这是一个欲有作为的士大夫在那不安定的调迁频繁的仕途中,所特有的心态。
作者在不少词中写这种情况,感叹着“岁月尽抛尘土里”(《糖多令》)、“万事悠悠付寒暑”(《青玉案》)、“江湖自古多流落”(《满江红》)。
读了那些词,回头再读这篇作品,对其思想感情能有个较切实的把握。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87647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