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己酉山行书所见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
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
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注释注释:与上首《西江月》一样,这首词也是辛弃疾罢官后居于江西上饶时所作:以农村生活为背景的一首抒情小词 。
这首词作于淳熙十六年己酉(1189),当时他已五十岁了。
辛弃疾的上饶新居,筑于城西北一里许的带湖之滨,登楼可以远眺灵山一带的山冈,所以他把自己的楼屋起名为集山楼(后改名雪楼 )。
这首词的开头三句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
”写的是他平时在带湖附近山冈上游览、栖息的生活。
词中的松冈、茅檐、避暑、避雨,简练地概括了他在这里生活的种种生活场景。
在这里,这样的日子他不知已经经历过多少次了,所以要问问“几度”句中特别点出一个“闲”字,实际上,不是作者闲情逸致的“闲”,对作者来说,是很可伤的。
我们知道,辛弃疾决不是贪“闲”而是怕“闲”的人 ,“闲”是被迫的。
他总希望有早一日能回到疆场,为国效力,可现实生活又是他不能有所作为。
正如陆游《病起》诗所说的:“志士凄凉闲处老”,他自己的《临江仙》词说的:“老去浑身无着处,天教只住山林 。
”接下来 ,作者写道:“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
”具体写了当天发生的事情。
作者抱负难以施展,心情抑郁,只好以酒浇愁。
他酒醉未醒,走路时身体摇晃不支,只好扶着一块怪石,停在那里看飞泉,朦胧中以为这是新停留的地方 ,可酒醒后,发现还是前回酒醒之处,也还是经常止息的地方。
这两句特写,从怪石、飞泉表现作者的热爱自然,更主要的是表现他的醉酒。
所以要写他的“闲”和“醉 ”,着力点正在于表达他那无奈之情,他对朝政的失望。
不过,作者寓居乡下,鸿图难展,心情沉重,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 。
从他在上饶所作的一些词看,他谪居乡下的生活中,也有亮丽的一面,而这两者都是真诚的,都是来自他的高尚性格的。
由于后者,使得他在农村中,不但有热爱自然的感情,而且也有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农民的感情 。
这首词的下片,正是表现了这种感情 。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 。
”写农民婚娶的欢乐、热闹情况。
这和作者孤独地停留在山石旁的寂寞情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足以令他格外感到寂寞的。
但作者的心情并非如此,他分享了农民的欢乐,冲淡了自己的感慨,使词出现了和农民感情打成一片的热闹气氛 。
“酿成千顷稻花香 ,夜夜费、一天风露 。
”作者以这两句结尾,写出了为农民的稻谷丰收在望而喜慰,代农民感谢夜里风露对于稻谷的滋润。
这样,他就把自己的整个心情投入到对农民的爱和关心。
总之 ,这首词在描写闲散生活时透露身世之痛,在描写农民的纯朴生活中,反映了作者的超脱、美好的感情;
情境交融,相互衬托,使词的意境显得十分的清新、旷逸。
-------------------------------------------①写于淳熙十六年(1189)夏,时稼轩闲居上饶。
己酉:即淳熙十六年。
词写山行所见。
上片闲情逸致,“醉扶”两句涉笔成趣,看来此时知己,惟酒与山水。
下片山村男婚女嫁,灯火通明,笑语喧哗。
结处放眼田野,千顷稻花飘香。
前后映衬,生动绘出小小山村一派喜庆丰收景象。
上片淡笔,清幽自乐;
下片浓墨,欢腾鼎沸。
②几度:好几回。
③怪石飞泉:指博山脚下的“雨岩”景色。
稼轩《水龙吟·题雨岩》题序:“岩中有泉飞出,如风雨声。
”《山鬼谣》题序:“雨岩有石,状怪甚。
”④归女:嫁女儿。
古时女子出嫁称“于归”。
⑤“酿成”两句:清风白露酿就一片稻米花香,谓风调雨顺,丰收在望。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8767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