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春暮
沈水香销梦半醒。
斜阳恰照竹间亭。
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宛转,燕丁宁。
晴波不动晚山青。
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注释注释:这首词写的是青春的伤感。
作品对人物的内心刻画入微,笔触清新自然。
词的上片,写这位女主人公春昼梦初醒的无聊之状。
“沉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起笔。
“沉水香销”(沉水,即沉香,又名水沉,一种香料),炉香将要燃完,纷乱的烟丝渐渐稀淡,这句点明迟迟春日,白昼方长,午梦初醒,天还未暮。
女主人公神思恍惚之时,正是斜阳映照庭院之时。
大概是“梦短易添清昼倦”的关系吧,梦半醒,倦意重重,炉香渐消,永昼却难消。
她于是团扇临书,瓶花供养,以此来打发这漫长的春日 。
“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这两句摹写闺中佳人的生活情景 ,寄寓春愁,别具特色。
临,临摹字贴;
戏,戏学草书。
这种闲情偶寄,反映了女主人公特有的身份与情愫。
娟秀的字体 ,书写在精美的生绡白团扇上,是聊以自遣之举;
而自拣残花 ,插入净瓶,则更属满腹春愁的寄托了。
女主人公特意拣取的是快要凋谢的花朵,掩藏的却是红颜将老、平华流逝的内心哀叹;
对这残花,她不烦劳女伴,亲自去采来,加意怜惜的一片深情,完全体现在十分郑重、无比轻柔的动作上。
以上是叙事,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怜花心事,曲折深入传给了读者。
下片接承意脉 ,进一步写景抒情,从时间上看,再次点染春日黄昏、清和景物。
“晴波”、“晚山”,扣紧“斜阳恰照 ”。
“莺宛转 ,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
”暮春三月之际,黄莺飞舞绿草生长,装点湖山,而这莺歌宛转、燕语呢喃,到底在呼唤着什么、寻求着什么呢?
默然无语相对的只有不动的晴波与晚空空翠。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女主人公留春无计、怨春不语,伤春心事无人领会,惜花情绪有上天可以窥知。
她的心灵之窗悄悄地打开,又轻轻地闭上。
只怨春归,却不说流年暗中偷换,槐阴覆地,又临初夏。
此词颇受晏殊的影响,但黄昇的词在思想境界上则此晏殊作品中所传达的那种淡淡的富贵闲愁,深沉得多,它反映的是在那个时代中,被禁锢的女性的追求和她们的失落与寂寞,更加富有社会意义。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88449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