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和蒋四清病喝逢秋所作

朝代:作者: 曹伯启 体裁:

普天炎赫衣流汗。

号呼坐恨更浅。

节序推移,阴阳代谢,谁敢心怀咨怨。

冥迷展转。

梦远壑层冰,澄江匹练。

大地**,秋空忽散仁风扇。

此身惯经寒暑,喧烦俱净尽,古炉灰篆。

屈指交游,转头零落,举目残星数点。

轰雷掣电。

任百计营为,亦难周遍。

日向西山,气机随吐咽。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

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

云窗静掩。

叹重拂罗衾,顿疏花簟。

尚有綿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

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

凭高眺远。

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

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注释注释:此词乃作者在金陵秋日怀念荆州故人之作。

全词既缅怀荆、汴故人,又发抒迟暮悲慨。

包涵着深沉的人生意蕴。

全幅词境,时空囊括了暮年与少年,江宁与荆、汴。

词中先写绿芜凋尽台城路,接着导入云窗静掩 ,继写悲秋之感 。

念旧之意,由此引发遥想荆汴,最后写出眼前西敛之斜照,抒写迟暮之悲。

整首词沉郁苍凉,笔力不凡。

“绿芜凋尽台城路 ,殊乡又逢秋晚。

”清陈廷焯《云韶集》评此词说得好:“只起二句便觉黯然销魂。

“沉郁苍凉 ,太白‘西风残照’后有嗣音矣。

”台城原是东晋、南朝台省与宫殿所在地,故址在江宁,此指江宁。

“绿芜凋尽”,亦犹其《浪淘沙》词之“霜凋岸草”,一片深秋景象 。

“殊乡又逢秋晚”,点出双重悲意,殊乡可悲,秋晚更可悲。

起笔二句,造境富于远神,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慨。

以下直至歇拍八句四韵,皆从“秋晚”二字生发,层层拖出时序变迁之感。

“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

”蛩即蟋蟀 。

其呜声似劝人机织,故又名促织。

“暮雨生寒”,从肤觉感受写。

“鸣蛩劝织”,从听觉感受写,二句对偶 ,倍增其感。

此是从自然一面写秋感。

“深阁时闻裁剪 ”,则从人事一面写秋感,语意略同于杜甫《秋兴》“寒衣处处催刀尺”。

人家裁剪新衣,正暗喻客子无衣之感也。

裁剪之声与上句鸣蛩促织之音紧紧衔接,足见词人锐感灵心,心细若发。

“云窗静掩。

”“静掩”二字,极写幽居独处之寂寞感。

此句单句叶韵,又正是承上启下之句。

以上所写绿芜凋尽 、暮雨鸣蛩、深阁裁剪,皆云窗之外境。

以下所写,则是云窗之内境。

词境由外而内,遂层层转深 。

“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

裀者夹褥,簟者竹席。

暑去凉来,撤去花簟,铺上罗裀。

下一重字、顿字 ,点出对节候更替之锐感 。

二句对偶,亦倍增其感。

用“叹”字领之,直写出不胜惆怅之情。

前代诗人常用夏秋之交小小生活用具之收藏,如团扇花簟之类,寓写人情疏远乃至世态炎凉之深深悲感。

此二句实亦暗带出此种悲感 。

“顿疏”二字,下得沉重,但又一笔带过。

其内心悲慨之流露,又是若隐若现,若有若无。

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

”纵然夏日所用已收藏、疏远,但还留得当时清夜聚萤照我读书之綀囊。

綀音疏,一种极稀薄之布。

二句典出《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读书 。

”以綀代练,是因此句第二字须用平声。

词人当然不必囊萤照读,此是托寓自己不忘旧情,语甚含婉,意则坚执,隐然有修吾初服之意。

荆江留滞最久 ,故人相望处 ,离思何限。

”换头三句 ,追怀荆州之故人 。

荆江指荆州(今湖北江陵),词人三十七岁前曾客居于此数年(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 》),与当地友人交谊自深 。

离别久矣,想故人遥遥望我,离情别绪无限。

怀想荆州故人,不言自己怀想,却言故人相望,用翻进一层笔法,情致尤深。

从歇拍綀囊露萤之细小物象,忽转出荆州故人相望之迢远境界,又足见笔力之巨,转换自如。

两片起头,境界同样远大 。

“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

”三句再转 ,怀念汴京之故人,笔法同于上三句。

词人二三十岁时居汴京多年,与汴京友人交谊亦深 。

前二句化用贾岛《忆江上吴处士》诗:“秋风吹渭水 ,落叶满长安。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云“此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者也 。

然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为我用。

”真是知甘苦之言。

以长安代汴京,宋词习见 。

词人遥想汴京正当清秋,故人追怀往事,不免念及昔年汴京之秋结伴同游,或行吟水畔,或登高能赋,我诗情之宛转,深得故人知赏,然而今日故人追忆,终是一场空幻。

悬想虚摹之笔,几于出神入化。

接下来,“凭高眺远”一句 ,笔法同于上片“云窗静掩 ”,以上两层悬想,是登高望远之所思。

以下种种情景,为登高望远之现境。

词人登高眺远,一如故人相望 ,皆沓不可见也 。

无可奈何,唯有求得一醉,借酒消愁。

“正玉液新。

蟹螯初荐。

”,漉酒竹器,此用作动词,训漉。

杜荀鹤断句诗“新酒竹议事,后一“ 好 ”字用法相同 。

蟹螯即指螃蟹 。

下句语出《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此二句意谓正当美酒新漉 、螃蟹登市的时节 ,我借酒浇愁,一醉方休。

“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上句自比山翁,典亦出《世说新语·任诞》 :“山季伦(简)为荆州 ,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

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

’”下句用“但愁”二字陡转 ,“愁”字尤为重笔 。

纵然酩酊大醉,但仍无计逃愁。

忽见夕阳西沉,词人此心,顿时沉入无穷迟暮之悲。

“但愁斜照敛”,是词情发展的必然结穴,包孕最为深刻。

与起笔“绿芜凋尽台城路”遥相映照,极富于启示性。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评语,有真知灼见,评云:“‘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 ’,伤岁暮出 。

结云‘ 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几于爱惜寸阴 ,日暮之悲,更觉馀于言外。

”此词既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了词人的晚秋之愁,又深沉地表现了其岁暮之悲。

其间隐含着多量的人生感慨。

全词精致细密,蕴藉深婉,沉郁苍凉,别具一格。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美成《齐天乐》云:‘绿芜凋尽台城路 ,殊乡又逢秋晚。

’伤岁暮也。

结云“ 醉倒山翁,便愁斜照敛。

’几于爱惜寸阴,日暮之悲 ,更觉余于言外。

”这段话,对于赏析此词是有参考价值的。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89975462.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