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寿王伯起

朝代:作者: 张伯淳 体裁:

庭柯一叶炎曦淡,秋光宦情相似。

驷马争驰,千帆竟送,不羡纷纷时辈。

随缘赋禄,庆官府清明,纪纲兴起。

暇日吟鞍,湖山公案更兼理。

将军犹自未老,旧时供奉曲,还有风致。

拄笏西山,蟠螭北海,却是君家盛事。

佳辰雅聚。

且满引霞觞,坐看芝砌。

富贵长年,四时谈笑里。

山阴文会才三日,怀阵迹都如扫。

郁郁葱葱,融融溢溢,和气偏薰瑶草。

春光未老。

便撒放莺花,收回梨枣。

醉咽霞浆,寿星侧畔神仙岛。

墙屏翩翩学子。

总芝兰玉树,映入娟好。

德耀新归,子平毕娶,来岁掌珠可抱。

名缰利锁。

任禄食千钟,位登八座。

贵不如闲,与儿郎自效。

白头尚举齐眉案,相敬未忘宾礼。

细数流年,平头六十,恰好一周甲子。

吾生贫贱,汝不厌糟糠,不嫌褴缕。

*喜而今,已将婚嫁了儿女。

顾顾共伊老矣。

又何须更问,有无家计。

翠艾成人,红榴结子,隐映薰风庭宇。

年年到此。

愿身健心安,共倾香醑。

好添几个,好孙儿戏舞。

六朝千古台城路,伤心几番兴废。

形胜空存,繁华暗老,举目江山还异。

风尘万里。

柰迁客驱驰,去程迢递。

故旧相望,雁边消息缈难寄。

春风凤皇台上,转蓬回首处,应叹身世。

江总情深,陈琳檄倦,投老竟成归计。

斜阳某水。

且净洗缁衣,任休行李。

只怕东山,兴来还又起。

六朝千古台城路,伤心几番兴废。

形胜空存,繁华暗老,举目江山还异。

风尘万里。

柰迁客驱驰,去程迢递。

故旧相望,雁边消息缈难寄。

春风凤皇台上,转蓬回首处,应叹身世。

江总情深,陈琳檄倦,投老竟成归计。

斜阳某水。

且净洗缁衣,任休行李。

只怕东山,兴来还又起。

宫烟晓散春如雾。

参差护晴窗户。

柳色初分,饧香未冷,正是清明百五。

临流笑语。

映十二阑干,翠嚬红妒。

短帽轻鞍,倦游曾遍断桥路。

东风为谁媚妩。

岁华顿感慨,双鬓何许。

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

心期暗数。

总寂寞当年,酒筹花谱。

付与春愁,小楼今夜雨。

注释注释:王易简是南宋末的及第进士。

南宋都城临安,有西湖这样的美景 ,想必他在春风得意时必多畅游其处。

后来作者又历亡国之事,在晚年着笔,以长安写临安,其个中滋味,亦是难以卒言。

上阕写清明寒食的景象,以“倦游曾遍”提点全文,说明这是对往事的追忆。

“宫烟晓散春如雾,参差护睛窗户 。

”早晨,宫中烟气飘散,宛如春雾,参差披拂 ,笼罩睛窗。

“春如雾”,读为“如春雾”。

词序颠倒,意为增加朦胧之美。

这两句写的是清明寒食的情景。

据史载,寒食的第三天即清明节。

南宋宫中风俗命小内侍在阁门用榆木钻火 ,先成者赐之金碗和绢三匹 。

并赐臣僚与臣烛,常谓“钻木改火”。

唐诗人韩翃曾有:“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

可见唐宫之俗亦如是。

这是当日宫廷的一种节日仪式,作者把它加以诗化。

“柳色初分,饧香未冷 ”,是清明景象。

南宋时俗,在寒食和清明时,京城家家用柳条插到门上,叫“明眼”。

这便是“柳色初分”的含义。

饧,即饴糖,是寒食应节食品。

“初分”、“未冷”,初,未指程度。

“ 正是清明百五 ”用“ 正是”明确点出时令。

“百五”指寒食节,据载,和冬节正好相距一百零五日,叫寒食,禁火三日。

因而称之。

“临流笑语。

映十二栏于,翠颦红妒 ”:一群衣饰明艳的游春女子正倚着栏干,临流谈笑,姿色周围的红花翠柳感到嫉妒。

“ 十二栏干 ”,出自南朝乐府《 西洲曲 》:“ 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

”“红”、“翠” ,如“红衰翠减”、“绿肥红瘦”、“惨绿愁红”之类常用之来代表繁花绿叶,或花光柳色。

“颦、妒”两字是词眼,作景人合一的描写,从侧面有力地烘托出倚栏笑语的女郎们美艳动人之处。

连清明前后烂漫娇柔的花柳尚怀生嫉忌之心 ,反衬姑娘们的美貌多姿。

南宋时西湖上有很多可以行乐的地方。

从断桥以西到苏公堤,都种繁花柳树,都有一些小亭馆可以休息。

这里自有很多“栏干”和“红翠”了。

“短帽轻鞍,倦游曾遍断桥路”。

游而至“倦”,想必次数极多。

西湖是杭州人常游之地,有钱人常在这里抛金洒银,故有“销金锅儿”之称。

作者年轻时便是那“销金锅儿”的常客。

联系上面,他的西湖之游大概不单是观赏风景 ,而包括“ 风月冶游 ” 在内的。

“东风为谁媚妩”追忆完毕,便是感慨。

“媚妩”是娇美之意。

东风啊,你今天又为谁酿就这满湖春色呢?

这一切恐怕都已经与己无关了。

岁月无情,人亦易老,感慨系之,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

境界拓深,抒发出更内在、更深沉感慨:我就象当年的刘禹锡、杜牧,旧地重游,美丽已不见,只剩些尘土,真有恍如隔之感 !

“前度刘郎”借于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诗中。

“ 三生杜牧 ”,黄庭坚曾有诗:“春风十里珠帘卷,仿佛三生杜牧之。

”杜牧有诗《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

”作者把自己比作是杜牧的后身,这大概是指的自己在美好的春日里重到西湖所产生物是人非、难以为怀的感慨 。

由此引出下文:“心中暗数。

总寂寞当年,酒筹花谱 。

”酒筹,喝酒时用以计数的筹子。

花谱,指记载四时花卉的书籍。

这里“酒筹花谱”指宴游玩乐之事。

自己美好的心愿都已落空,再不可能象以前那样地宴饮畅游、尽情欢乐了。

心境沮丧已极,而“屋漏偏逢连阴雨”这时 ,夜幕降临,淅沥细雨敲打心头,一股愁闷的阴影不觉悄悄袭上心头 。

“付与春愁,小楼今夜雨”,往日欢游,化为今夜酿愁的春雨 。

词不直抒而曲笔,使词意显得委婉蕴藉,更耐咀嚼。

这首词从写景到抒怀 。

在写景时,又以“夜雨”和“晓烟”护睛相呼应,衬托出词人的心境。

作者是宋末进士,国变之后,隐居不仕,属于“遗民作家”。

词中借对风月冶游的眷念和追惜。

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愁思。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89992411.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