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萤
碧痕初化池塘草,荧荧野光相趁。
扇薄星流,盘明露滴,零落秋原飞磷。
练裳暗近。
记穿柳生凉,度荷分暝。
误我残编,翠囊空叹梦无准。
楼阴时过数点,倚阑人未睡,曾赋幽恨。
汉苑飘苔,秦陵坠叶,千古凄凉不尽。
何人为省。
但隔水馀晖,傍林残影。
已觉萧疏,更堪秋夜永。
注释注释:王沂孙的几首词为历代评论家所推崇。
或论之为“运意高远,吐韵妍和,”(戈载《七家词选》),或称之为“咏物最争托意,肃事处以意贯串,深化无痕。
”这首词借咏萤寄托亡国之恨,结构甚为严密,体物精工,托意较为深远。
“碧痕初化池塘草,荧荧野光相趁”,萤 ,在水边草根产卵 ,常被误认为是腐草所化 ,《艺文类聚》卷三引《 周书·时训 》及《礼记 》,说“腐草化为萤”,故有首句 。
写萤的初生及其发光。
碧痕,象草又象萤 。
荧荧,状似萤光,“相趁”指相逐飞行于野外 。
“扇薄星流”,化用杜牧《秋夕》“轻罗小扇扑流萤”诗句 。
薄薄的罗扇扑不了萤,飞萤象星光一样,不断流动。
“盘明露滴”,据历史记载,汉武帝曾经建造一个铜柱 ,高达二十丈 。
上建有一铜人,托着盘子,接着上天滴下的露泽 。
这里意为流光。
“零落秋原飞煈”讲述萤的飞与光。
俗称煈为鬼火,句说萤光秋原中的煈火,以“零落”二字形容,令人大兴亡国之慨。
这里逐步渲染萤光本身和有关环境所呈现的阴冷气氛。
“练裳暗近”,用杜甫《见萤火》诗“帘疏巧入坐人衣”和《荧火》“时能点客衣 ”句意,描述萤暗中飞近人身。
“记穿柳生凉 ,度荷分暝”,“记”字为领字,从而引出作者本人,从作者记忆中的形象来写萤。
穿柳、度荷描述萤的姿态优美。
生凉,感受强烈似凉风袭来;
分暝,萤飞荷塘划破了荷塘暮色,构思巧妙新颖 。
“ 误我残编 ,翠囊空叹梦无准 ”。
《 晋书·车胤传》“(车胤)家贫不能得油,夏月则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借与萤有关的事,自叹国亡读书无用。
上片,以写萤起 ,归结到自身的不得志;
下片,也以写萤起 ,而归结到亡国之恨 。
“楼阴时过数点,倚阑人未睡,曾赋幽恨”由写萤飞,过渡到人见萤生恨 ,萤人并写 ,楼阴倚阑相应 ,未睡和幽恨呼应。
“汉苑飘苔,秦陵坠叶 ,千古凄凉不尽”。
汉苑苔积能飘,秦陵树叶飞坠,预示国亡。
也正是“千古”的“凄凉”之事 。
这种事到当今仍相继“不尽”,使人凄凉倍甚。
暗中关合宋亡。
刘禹锡《秋萤引》:“汉陵秦苑遥苍苍,陈根腐叶秋萤光。
夜空寂寥金气净,千门九陌飞悠扬 。
”此诗 ,写萤与汉苑、秦陵的关系,浑化无迹。
使赋幽恨和萤相连 。
“何人为省?
但隔水余晖 ,傍林残影”。
点出萤与“凄凉不尽”之事的关系,迂回烘托,任读者的思绪信马驰缰。
这些事,只有夜里的飞萤能以其“隔水”、“傍林”的活动,以其“余晖”、“残影”的身段去见证。
“何人”二字 ,以人带萤,以萤喻人。
其注意、痛心于那些亡国之事,与萤相同。
作者在萤身上,暗寓遗民身世,倾注那么多的共同感情。
汉苑、秦陵之事,针对着元朝占领临安后,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伽在绍兴一带挖掘南宋的陵墓 。
“已觉萧疏,更堪秋夜永!
”秋天夜路漫漫 ,那能靠萤光来支持。
这里隐喻宋朝遗民面对亡国的萧萦河山 ,前路漫漫 ,不见光明,艰难的处境难以挨受。
此词很大的特点在于,全文是咏萤的,但并无一“萤”字出现,而借它物烘托。
并且在咏萤中,作者将一腔对故国怀恋而产生的郁闷心绪 ,全部倾注出来,当是其遗民情结使然。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90042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