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释注释①雄州:河北雄县。
②辘辘:车声。
③白草黄沙:指北方边远地区的荒凉景象。
评解此词作者抒写亡国丧家、被虏北行的深哀巨痛。
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上片写被虏途中的情景,下片写“回首乡关”的悲痛心情。
全词情景交融,凄楚哀婉,字字血泪,句句生悲。
用语精当,化典自如。
集评况周颐《蕙风词话》:此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之情。
韦居安《梅涧诗话》:靖康间,金人至阙。
阳武令蒋兴祖死之。
其女被虏,至雄州驿,题词驿中。
蒋令浙西人,其女方笄,美颜色,能诗词。
(此亦汤岩起《诗海遗珠》所载)-----------------------------陈寅恪论明末女爱国者柳如是时曾说:披寻其篇什 ,“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己者焉。
夫三户亡秦之志 ,《九章》哀郢之辞,即发自当日之士大夫,犹应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何况出于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妇”(《柳如是别传·缘起》)。
然而早在宋代 ,在靖康之变及南宋灭亡那个时局动乱的时代里,便曾涌现出一批爱国女词人 ,如李清照、蒋兴祖女、淮上女、徐君宝妻、王清惠、金德淑等。
她们的词作,虽不一定是高唱三户亡秦之志,却无愧列为《九章》哀郢之辞,自有其令人感泣之思想情感价值。
这是宋代历史上所出现一大重要文化现象。
《宋史》卷四五二《忠义传》载:蒋兴祖,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知开封阳武县(今河南原阳)。
靖康初,金兵侵犯京师 ,取道武县,有人劝他避走,兴祖曰 :“吾世受国恩,当死于是 。
”他与妻子留不去。
金数百骑来攻,不胜,败走。
第二日,金兵又至破城。
兴祖战死,年四十二。
妻及长子相继死去。
元韦居安《 梅涧诗话 》卷下云:“靖康间,金人犯阙,阳武蒋令兴祖死之。
其女为贼虏去,题字于雄州(今河北雄县)驿中,叙其本末,乃作《减字木兰花》词云云 。
蒋令,浙西人,其女方笄,美颜色,能诗词,乡人皆能道之。
”蒋兴祖女此词所写回首乡关之悲痛,实为爱国精神之体现。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
”长空中,寒风翻卷朝云滚滚而去。
大地上,金兵驱载妇女迢迢而去。
辘辘车声,作者将之比喻为水声,足见其灵心。
车马北驰,无休无止,正如水流没有停留之时。
一路车声,如幽咽、如泣诉,是水声?
还是行人的悲泣声?
恍惚不能辨清。
起笔二句,呈现出女主人公俯地仰天哀哀无告之形象,亦暗示出“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蔡琰《悲愤诗》);
尘埃干云,一路悲声之惨景。
多少被掳掠的妇女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机微间,辄言毙降虏”。
(《悲愤诗》)这种种情状,可以想见。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此二句,女词人从关注被掳妇女之惨景 ,转向没途北国之惨象。
雄州一带,已被金人占。
上言朝云横度,此言月照孤村,表现出朝行暮宿,千里途程,至此唯见莽莽黄沙,一片白草。
在过去昔黍麻蔽野之地,今为女真牧马之区。
月子弯弯,大地苍苍凉凉。
大平原上,残存三两人家之孤村,愈见荒寂。
意境开廓悲沉如此,已写出女词人命运与共人家国悲剧,而用含蓄委婉之至。
上片既写词人被掳北去及北方惨象,下片遂转为抒发内心情感,写其一己之悲怆心灵,机杼井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 。
”上句犹写天空之星。
大雁南飞,却不能为词人寄书信倍加女主人公失去自由和国家之创痛。
下句,词境即呈为描写内心世界。
愁肠万结,何可解脱。
女词人之全部心态,全概况于此四字 。
“境界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 人间词语 》)加之以日日夜夜之时绵延,词人的内心境界遂愈加深沉。
有多少话该倾诉呵 。
然而,女词人下边所写,只是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结笔二句,言语朴素,感情真挚,境界实高。
燕山,即燕山府(今北京 )。
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同知燕山府郭药师叛降金,于是勾结金兵南下至汴京,燕山成为金之后方重镇。
一至燕山,其身将永为奴矣。
乡关,乃亲人祖国之所在,亦为一个人生命所系之地 ,国破家亡,自身遭动,回首乡关,归路甚难!
难字结句,意蕴深重。
家亡国破,可得复乎?
难自由之身,可得复乎?
亦难。
读之凄然。
然而此一弱女子,在绝境下仍步步回首乡国,读之更令人肃然。
《梅涧诗话》收录此词后并记载曰:“近丁丑岁,有过军挟一妇人经从长兴和平酒库前,题一词云:‘我生不辰,逢此百罹,况乎乱离。
奈恶因缘到,不夫不主;
被擒捉去,为妾为妻。
父母公姑,弟兄姨妹,流落不知东与西。
心中事,把家书写下,分付伊谁?
越人北向燕支。
回首望、雁峰天一涯。
奈翠鬟云软,笠儿怎戴;
柳腰春细,马迅难骑。
缺月疏桐,淡烟衰草,对此如何不泪垂!
君知否,我生于何处,死亦魂归。
’词名《 沁园春》,后书雁峰刘氏题。
语意凄惋,见者为伤心 ,可与蒋氏词并传。
”从记载中分析刘氏当是南宋末被元兵所掳之妇女,可见其词亦感人至深,并可通过此词窥到蒋词中之隐痛深哀。
不夫不主、为妾为妻之痛,当亦万结愁肠之一愁。
笠儿怎戴、马迅难骑之苦,实写出异地不同飞俗,而为一切被掳女子所不堪忍受。
尤其“我生于何处,死亦魂归”,正与“回首乡关”同一意境。
两位女词人对于祖国之深情,实为爱国精神之体现。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34199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