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浣溪沙/浣溪沙
闲把琵琶旧谱寻。
四弦声怨却沈吟。
燕飞人静画堂深。
欹枕有时成雨梦,隔帘无处说春心。
一从灯夜到如今。
注释注释:此词是闺怨词中的佳作。
词中前五句一句一意境,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表达出极缠绵悱恻的情感。
末句一笔叫醒,使全篇实处皆虚,陡入胜境,加强了全词情感的力度和深度 。
《白雨斋词话》评此词结句云:“妙处全在结句,开后人无数章法。
上片起首一句用韦庄《谒金门》词“闲抱琵琶寻旧曲 ”句 。
“把”、“抱”同义。
“谱”,这里也指曲。
“ 曲”而书之于纸为“ 谱 ”,“谱 ”而付诸管弦为“曲”。
“寻”为“重温”之义。
全句写一位少女百无聊赖,随意抱持琵琶重弹旧曲。
次句“四弦声怨却沉吟”承上,言琵琶的四根弦上发出凄怨的音响,一似人在深思时的微吟咏叹 。
“却”字与“旧”字是词眼所在 ,“ 却 ”字见出琵琶声之“ 怨”、之“沉吟”,恰与弹曲者的主观意愿相反:本欲解闷 ,适增其愁。
可见 ,上句所谓“旧谱”,并非单指过时的曲子,而是指往日与恋人聚会时曾经弹奏过的乐调。
那时候两情欢悦 ,因此琴声欢快 ,如今两情隔绝,虽抚弦更弹旧曲,企望用美好的回忆来自我安慰,但无论如何也奏不出旧日的愉悦之音了。
第三句“燕飞人静画堂深 ”,语意层而进。
少女幽居闺中,孤寂无偶,只有梁燕作伴。
燕子似乎不忍心听到这哀怨的琴声,飞走了;
少女本人也不能终曲,放下了拨子。
一个“静”字,一个“深”字写出了闺中又恢复了先前那种死一般的静止,意境深邃。
过片两句为对比。
上联写少女斜靠着枕头,有时象宋玉《高唐赋》里那位“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巫山神女一样,在梦中飞到情人身边,重在渲染情之烈;
下联写一道门帘,就象沉重的棺盖,使闺中人与世隔绝,无处诉说她的怀春相思之心,重在点出现况之苦。
歇拍写“灯夜”即正月十五元宵节夜前后几天城市处处张灯结彩,通宵达旦供人玩赏,平日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姑娘们,难得这样的好机会,可获准外出嬉游 。
本篇所写的少女 ,最后一次见到恋人,就在元夜。
从那之后,魂牵梦绕,却至今未唔。
此句七个字用数字写时间,把前此的种种情感反复并深化了。
大有点石成金之妙。
陈廷焯即以此为例,评曰“妙处全在结句,开后人无数章法”(《白雨斋词活》)。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34233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