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归石湖

朝代:作者: 范成大 体裁: 七律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注释石湖在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县城盘门(西南门)外。

这里山青水秀,风景优美,作者筑有亭台楼阁,作为别墅。

宋孝宗赵昚为他写了“石湖”两个大字,所以他也就自号石湖。

晚年,他得病,请示退休,回到石湖养老。

这首诗是作者刚回到石湖作的,描写清晨闲步所见到的情景。

开头一句写时间和天色:早上灰蓝色的雾和初升太阳绯红色的光芒(朝暾),混和在一起,呈现出青中透红的色调(绀碧);

这色彩烘染了石湖的上空。

第二句写他在横塘的西岸,越城(苏州胥门外十里古时越国讨伐吴国时建的城)的东边,也就是石湖这个地方,安闲地散步。

接下去写他看到有一大片稻田,水稻已有半人高,并且开了稻花。

在田间行走的人上半身露在稻花的上面;

昨夜鹭鸶歇在池塘里菱角的叶子中间,早上站在那里。

在翠绿的菱叶中,独有它那洁白的羽毛特别(孤明)。

行人、稻花、鹭鸶、菱叶,这些人物和景物,构成了一幅非常耐看的美丽的图画。

作者也被称为“田园诗人”,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确是很善于描绘农村景色的。

他在石湖住过较长的时间,这时刚回来不久,随便走走(信脚),不用辨认,也能知道旧时走过的道路,因为对这环境太熟悉了;

有时路上遇见邻近的老人家,心里发愣,因久别而陌生了,倒要辨认辨认才想得起来。

景物依旧,人事已非,这种情景,是刚回到乡里的人常有的感觉;

写这种感觉,正切合诗题中“初归”二字。

最后一联说,往日在斜桥栽植的柳树,已经长大,无数的蝉儿(蜩)在树上叫着,那翠绿色的柳条,在空中飘拂(翠扫空)。

晋朝桓温看到小时候栽的柳树,已经长得很粗壮,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意思是说,这柳树尚且长得这么大了,人自然也老了,而事业却未成,心头的这滋味是很难堪的。

这里暗用了桓温的故事,借柳树来写自己的感慨。

它比起直接发议论来,显得意味更加深沉。

http://www.richcon.net/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3636259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