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调

朝代:作者: 辛弃疾 体裁: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

吾使丰隆前导,叫开阊阖。

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

览县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

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璧。

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

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

注释注释:原注: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

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①此闲居瓢泉之作。

意天之所赐邪:想来这块石壁是上天所赏赐。

邪:同“耶”。

词以天赐石壁起兴,主要化用屈原《离骚》诗意,岂止仰慕,亦以自况。

大则取其上下求索、追求理想本意,小则超尘脱世,排遣人间郁闷。

因是游仙词,故神奇虚幻,最富浪漫色彩。

但终不肯绝然仙去,表现出对人间故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此正稼轩神似屈子处。

②“左手”四句:想象自己飞升天庭情景。

青霓(ní泥):虹霓。

吾使丰隆前导:我叫丰隆在前面引路。

《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

”丰隆:雷神。

阊阖:天门。

《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③“周游”两句:言游遍太空,直入天之最高处。

周游上下:《离骚》:“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寥天一:空虚浑然一体的高天。

《庄子·大宗师》:“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

”④“览玄圃”三句:游览神山,观赏万斛泉水,千丈崖石。

玄圃:即悬圃,神山,传说在昆仑山之上。

《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同“悬”)圃。

”斛(hú胡):古代量米容器,一斛为十斗。

万斛,极言其多。

⑤“钧天”两句:言天帝奏乐设宴招待自己。

钧天广乐:天上仙乐。

见前《贺新郎》(“细把君诗说”)注③。

燕:同“宴”,宴饮。

瑶:瑶池。

传说中的仙池,为群仙宴饮之地,亦在昆仑山上。

⑥“帝饮”两句:言天帝请我喝酒,并赐我苍壁一块。

饮予:叫我饮酒。

饮(读(yìn印):作使动用法。

觞(shāng伤):酒杯,这里代指酒。

⑦“嶙峋”两句:言这块苍壁正在瓢泉山水之间。

嶙峋(línxún林旬)突兀:形容苍壁重叠高耸。

一丘壑:即一山一水。

此指词人隐居之处瓢泉。

⑧“余马怀”三句:言己神情恍惚由天上返回人间。

《离骚》:“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王逸注:“屈原设去世离俗,周天匝地,意不忘旧乡,忽望见楚国,仆御悲感,我马思归,蜷局诘屈而不肯行。

此终志不去,以词自见,以义自明也。

”余马怀:我的马因怀乡而不肯前行。

仆夫悲:我的驾车人也因思家而悲伤。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这首词问世时,已值作者辛弃疾闲居瓢泉,时间大约在宋庆元六年(1200 年)之后,这时作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心灰意冷,长时间闲居家中,年过六旬,体力不济,所以,逃避现实,过隐居生活的消极思想应运而出,并逐步加以发展,这种思想感情其实在他以前的几首词中已有表现。

如他曾叹息 :“功名妙手,壮也不如人;

今老矣,尚何堪?

堪钓前溪月。

”(《蓦山溪》)他羡慕那“终全至乐 ”的“醉眠陶令”(《沁园春 》),对于“无穷身外事”要来个“一醉都休 ”(《满庭芳·和章泉赵昌父 》)。

可是这首《千年调》却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这在那个时期的词中是很特别的。

小序“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表明了写作的原因和心情。

作者自以为得了天赐石壁,精神为之一振,又看到所得的苍壁“势欲摩空”、“有心雄泰华”,他似乎由此得了天命,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思想又在胸中激荡,追求理想的精神鼓舞他在幻想的世界里纵横驰骋。

在这样的心境下,这首词应运而生。

全词抒发词人超逸不凡的胸怀,反映他爱国怀乡精忠报国的思想,表现他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上阕写登天与周游。

词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乘着神马飞入太空 。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起句很有气势,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了天马行空、纵横驰骋的神奇壮丽景象之中。

接下去,化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描绘进入天宫的情景。

“叫开阊阖”一句由《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凝缩而来。

屈原为了上下求索,曾想象飞上天空,到达天门,但当他命令守门的帝阍打开天门时却吃了闭门羹。

辛弃疾在这一点上似乎比屈原幸运得多 ,他是禀承着天恩登天的,天神自然不会挡驾,他的开路先锋雷师很顺利地叫开了天门,让他进入天国。

“吾使丰隆前导”脱胎于《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

原句是描写屈原上天碰壁后准备到下界“求女”出发时的情景的,事在“令帝阍开关”而被拒之门外之后,词人在这里重新组合,把两件事融为一体了 。

“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

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入于寥天一”是《庄子·大宗师》篇中语。

这四句描写遨游天宇的情景。

词人在天国里上下周游,直到太虚之境,在那里饱览了天上的奇景珍物,游历了神奇迷离的仙山悬圃,观赏了水源滔滔的涌泉和直立千丈的仙石。

下阕写受赐与怀乡 。

“钧天广乐 ,燕我瑶之席。

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 。

”这四句写天帝对词人的恩赐。

这里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的典故。

赵简子曾有病,五日不省人事,扁鹊对赵的家臣说,昔日秦穆公也曾这样过,三天后一定会醒过来。

又过了两天半果然醒来,醒后对家臣说:我到了天帝那里,玩得很快乐,我和众神在中天游玩,欣赏了天上的仙乐和仙舞,天帝很高兴,还赐我两个竹篮子。

辛弃疾把这个典故借用过来,描写自己想象中受天帝款待、赏赐的情景 :天帝以隆重的仪式迎接他,在瑶池设下宴席 ,众多乐工奏起仙乐 ,天帝亲自斟酒,还高兴地说:“我要将苍壁赐予你。

”这是至高无上的恩遇,只有当年将成霸业的秦穆公和将要拜为正卿的赵简子才得到过。

辛用此典,可见胸襟之博大与自命不凡。

天帝赐赵简子两个篮子,日后果然得到了应验,赵简子接连攻下二国,扩大了奉邑,成为晋国的实权派。

辛弃疾把苍壁看作“天之所赐”与当年赵简子的受天幸相比,表现出他立功报国的勃大雄心和凌云壮志。

“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 。

”这两句描写苍壁的形象和位置。

这苍壁形体虽小,但气势雄伟。

作者在《临江仙》中说:“莫笑吾家苍壁小,棱层势欲摩空。

”“一丘一壑”本指隐者的住处,这里指作者瓢泉宅第亭园的一部分,也代指他的居所。

这样一块苍壁座落在一丘一壑之间是很有象征意义的。

作者这样写,大概是在表明他虽然身在一丘一壑之间,却志在千里之外 ,“位卑未敢忘忧国”也许作者正是这样来领会天赐苍壁的用意的。

词的最后三句借用《离骚》中的“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抒发怀念故土的感情。

词人虽然在天宫受到盛情接待,过着美好生活,但他仍然深情地眷恋着祖国和家乡,致使他的随从和马都悲伤起来,于是辞别天宫,恍恍惚惚地回返尘寰。

这里也反映出词人当时思想的矛盾,他虽然羡慕那醉眠的陶令,却又不甘心去过那种完全超然世外的桃源生活。

苍壁的出现触动了他的积极用世思想,赋苍壁寄托着远大的抱负。

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五彩缤纷的联想和光怪陆离的幻觉。

古代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在主客观矛盾得不到解决时,常常在诗歌中以幻想的方式求得精神的寄托和解脱 。

辛弃疾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传统,在这首词中,通过想象,创造出神奇瑰丽的形象和理想的神仙世界 。

他在那里得到无限广阔的自由天地,受到礼遇和赏赐,与现实生活中的英雄无用武之地形成鲜明对照。

这首词不仅表现手法象屈原的《离骚》,而且多处融进了《离骚》的句意,因此它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同《离骚》有许多共同点。

但是,作者并没有机械地模仿《离骚》。

所用《离骚》的诗句都经过了加工改造和融会创新。

借用的诗句涉及到《离骚》的许多情节,屈原求见天帝被拒之门外,下界求女又遭到拒绝,后来终于听了巫咸、灵氛的劝告去“周流观乎上下 ”,但终因“仆夫悲,余马怀”而告终。

这些情节到了辛弃疾笔下,得到有机地重新组合,内容上赋予它以新的涵义,并与赵简子受天幸的典故自然地融合为一,创造出另一番神游天外的意境,使之适合表达他的思想感情的需要。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3986006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