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 题岳阳楼
木叶下君山。
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
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杠尽处,应是长安。
注释注释:此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时。
词中道出了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
全词沈郁悲壮,扣人心弦。
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
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
第三句词笔转向楼内。
此时词人正在楼内饮宴,因为他的身分是谪降官,又将离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气氛显得沉闷。
“十分斟酒敛芳颜”,说明歌妓给他斟上了满满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脸上没有笑容 。
“十分”二字 ,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杯敬意。
“敛芳颜”,即敛眉、敛容。
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深得其妙。
四、五两句 ,凄怆之情,溢于言外;
百端愁绪,纷至沓来 。
《阳关曲》本是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时名《渭城曲 》,又名《阳关曲》,在送别时歌唱。
其辞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所写情景 ,与此刻岳阳楼上的饯别有某些相似之处。
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他因写了一些所谓反战的“谤诗 ”,被从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了下来;
如今他不但不能西出阳关,反而南迁郴州。
这两句熔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
过片承“酒”而来,将视界再度收回楼前,写词人带着醉意凭栏独立。
仰望天空,只见天淡云闲;
回首长安,又觉情牵意萦。
在浓烈的抒情中插入这笔写景,使感情更为顿宕 ,深得回旋纡回之妙。
“醉袖”二字 ,用得极工。
不言醉脸、醉眼、醉手 ,而言醉袖,以衣饰代人,是一个非常形象的修辞方法。
看到衣着的局部,比看到人物的面部表情,更易引起人们的想象,更易产生美感。
从结构来讲 ,“醉袖”也与前面的“ 十分斟酒”紧相呼应,针线亦甚绵密。
“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使全词做到了有张有弛,疾徐有致。
由于感情上如此一松,下面一句突然扬起,便能激动人心。
“何人此路得生还”,完全是口语,但却比人工锻炼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在胸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性,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
这里的结句用的是宋人独创的脱胎换骨法。
费衮《梁溪漫志 》卷七曾评论说 :“白乐天《题岳阳楼》诗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
’芸叟用此换骨也。
”所谓换骨,就是“以妙意取其骨而换之”(释惠洪《天厨禁脔》)。
在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 ,对遭贬的怨愤 ,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这首词 ,写得层次分明,情意厚重,深挚含蓄,悲壮凄凉,将作者对无端遭贬谪的迁愁谪恨写得淋漓尽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40847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