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归梦寄吴樯。
水驿江程去路长。
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
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
曾是朝衣染御香。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
却恐它乡胜故乡。
注释注释①吴:泛指南方。
樯:桅杆。
泛指舟船。
②驿:古时传送文书者休息、换马的处所。
这里泛指行程。
③霜:这里指白发。
评解这首词是陆游奉调入京、即将离开成都时的作品。
既写出对故乡的怀念,又流露了对成都的无限留恋。
上片是想见归途中的情景。
水驿江程,芳洲系缆。
斜阳夕照,烟树参差。
下片推想重返故乡的境况。
愁鬓点霜,故交零落,凄凉况味,反觉不如他乡矣。
心理刻画,细致入微。
全词意境幽美,景色如画。
委婉清丽,含凄无限。
集评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入手处仅写舟行,已含有客中愁思。
“料阳”二句秀逸入画。
继言满拟以还乡之乐,偿恋阙之怀,而门巷依然,故交零落,转不若寂寞他乡,尚无睹物怀人之感,乃透进一层写法。
------------------------------淳熙五年(1178 年)春二月,陆游自蜀东归,秋初抵武昌。
这首词是作者在将要到武昌的船中所写的。
上片写行程及景色 。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 。
”写作者只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过了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还很遥远 。
陆游在蜀的《秋思》诗,已有“吴樯楚柁动归思,陇月巴云空复情”之句;
动身离蜀的《叙州》诗,又有“楚柁吴樯又远游,浣花行乐梦西州” 之句。
屡言“吴樯”,无非指归吴的船只。
担忧前程的遥远,寄归梦于吴樯,也无非是表达归吴急切的心情 ,希望船行顺利、迅速而已。
妙在“ 寄梦 ”一事,措语新奇,富有想象力,有如李白诗之写“我寄愁心与明月”。
“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
”“ 想见”,是临近武昌时的设想。
武昌有江山草树之胜,崔颢《黄鹤楼》诗,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作者设想在傍晚夕阳中船抵武昌,系缆于洲边上,必然能看见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时的情景。
单单一个“认”字,便见是归途重游,已有前游印象,可以对照辨认。
这三句,写景既美,又切武昌情况;
用笔贴实凝炼,而又灵活有情韵。
下片抒情。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
”上句自叹年老,是年五十四岁;
下句追思曾为朝官,离开朝廷已经很久。
这次东归,是奉孝宗的召命,念旧思今,一样是前程难卜,感情复杂,滋味当然不会好受。
“朝衣”事,是从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剑珮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晓随天仗入 ,暮惹御香归”中演化而出。
下面三句,与上片结尾相同,也是运用了设想的手法。
作客思乡 ,本是诗人描写晋王赞诗:“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唐李商隐诗:“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
”陆游在蜀,也有思乡之句,如“久客天涯忆故园”、“故山空有梦魂归”等。
这时作者在还乡途中,忽然想起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
意境新奇 。
这个意境,似源于杜甫《得舍弟消息》诗 :“乱后谁归得 ?
他乡胜故乡。
”但杜甫说的是故乡遭乱,欲归不得,不如在他乡暂且安身,是对过去之事的比较;
陆游说的是久别回乡,交旧多死亡离散的变化,怕比客居他乡所引起的寂寞与伤感更大,是对未来之事的顾虑。
语句相同,旨趣不同,着了“却恐”二字,更觉得这不是简单的沿袭。
这未必就等于黄庭坚所说的“ 脱胎换骨”,而更可能是对各自生活感受的不谋而合。
这种想归怕归的心情,内心是矛盾的,所以陆游到家之后,有时有“孤鹤归飞,再过辽天 ,换尽旧人”、“ 又岂料如今余此身”(《 沁园春 》)之叹;
有时又有“营营端为谁”、“不归真个痴”之喜。
这首词,精炼贴实之中 ,情景交至,设想新奇,虽词较短,但富有很深的意味。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41188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