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驿夫夜唱孤雁,隔舫听之,令人凄然
野唱自凄凉。
一曲孤鸿欲断肠。
恰似竹枝哀怨处,潇湘。
月冷云昏觅断行。
离思楚天长。
风闪青灯雨打窗。
惊起小红楼上梦,悠扬。
只在佳人野唱自凄凉。
一曲孤鸿欲断肠。
恰似竹枝哀怨处,潇湘。
月冷云昏觅断行。
离思楚天长。
风闪青灯雨打窗。
惊起小红楼上梦,悠扬。
只在佳人妙手喜新成。
十六条弦别有名。
挂在宫中云外路,风迎。
便许能招自己声。
不入俗人聆。
占得仙音讲道经。
唯我傍边全善听。
叮咛。
携尔蓬莱午枕托冥搜。
得句栖霞半岭头。
不柰风篁疏雨过,飕飕。
化蝶飞来为少留。
石壁倚清秋。
袖拂烟痕写远游。
信有平生濠濮想,悠悠。
身似潜鱼齐本及疆村业书本樵庵词,舅误作甥)方寸足留耕。
大胜良田万顷平。
阴理不随陵谷变,分明。
霜落西山满意青。
千载董生行。
鸡犬升平画不成。
终日相看天与我,高情。
身外浮云生怕倚阑干。
阁下溪声阁外山。
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
暮雨朝云去不远。
应是蹑飞鸾。
月下时时整佩环。
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
折得梅花独自看。
注释注释:此词有小题云:“题南剑州妓馆 ”。
乃重临旧地,怀旧悼亡之作。
此词起笔就说“生怕倚阑干 ”,这是为什么呢?
下句即点明:“阁下溪声闻外山”。
原来是因为怕听那“阁下溪声”,怕看那“阁外山”。
这种发端突兀的倒插笔法,极易抓住读者。
昔日曾与伊人朝暮共赏的阁外山水 ,怎不令人黯然伤情!
“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 ,暮雨朝云去不还。
”然而,如今这里只剩下历劫不变的自然风景 ,还同往日一样;
那个如仙的女子,却永远不会回来了。
面对着眼前不变的青山绿水,痛感“彩云易散琉璃脆 ,世间好物不坚牢”!
无奈那纤雨流云般的缠绵之情,总是留在心头。
胸中郁结,不得不一叹再叹 ,一吐再吐。
“依然”两字一顿,恰如眼含热泪的悲怆的呜咽声。
此词过片犹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希望晴雯死后化为花神一样 ,表现了一片痴情 。
词人幻想着:“应是蹑飞鸾 ,月下时时整佩环。
”如此美丽、善良的人 ,怎么会死去呢 ?
一定是化为仙女,乘鸾飞升了。
词人多么希望他所钟爱的人会在这月色朦胧之夜,乘驾飞鸾从天而降,来跟自己共叙离别之苦,思念之情。
他徘徊阁台,久久不愿离去,似乎在等待着那环佩叮咚声的传来。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待芳魂而终不来,月已西沉,寒霜又下,余辉更觉惨淡,飞霜寒气逼人。
此处连用两个“又”字,写尽心中凄凉况味 ,道出了死别的无情现实。
夜已深,但他还是无法归寝,世间唯有情难舍啊。
真情难以撇下,哀思又无法排遣。
在这百无聊赖之时,只有“折得梅花独自看了 ”!
这一结悲切极了 ,其寂寞凄凉、哀苦无告之状历历如在目。
折花独看时的心情如何呢?
恐怕难免要想起过去他们在一起的时光 ,往事悠悠,仍在心头 。
如今 ,凤去楼空,只有独对手里的梅花了。
梅花姿致韵秀,品格高洁,看到它,似乎看到了所爱者的影象。
万千思绪,皆从这“独自看”三字中传出。
上片说怕见旧时山水,这里偏偏又折花独看,总之是表现了作者摆不脱、撇不下的悲思和旧情的重重缠绕,真是越矛盾越见深情。
小词,贵在以情韵取胜。
此词虽为小令,却有许多婉转之处。
正如况周颐所说:此词“有尺幅千里之妙 ”。
结句中又暗藏许多委婉曲折,哀感无限,真可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4121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