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南歌子

朝代:作者: 王炎2 体裁: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释注释:诗词分工、各守畛域的传统观念,对宋词的创作有很深影响。

诸如“田家语”、“田妇叹”、“ 插秧歌”等宋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在宋词中却很少涉及。

这首词描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流露出与之声息相通的质朴向上的感情 ,因而值得珍视。

上片以景语起:山色昏暗,彤云密布,寒雨将至。

在总写环境天气之后,收拢词笔,语及近景,数枝凝聚水珠、楚楚堪怜的娇花,映入眼帘。

如若顺流而下 ,则围绕“啼红”写心抒慨,当是笔端应有之义。

但接下来两句,却奉劝骚人词客,勿以惜花为念,莫作怅惘愁思,可谓笔锋灵活心思脱俗。

下片又复宕开,将笔触伸向田垄阡陌 ,“朝朝出”、“处处通”对举,言简意赅勾勒不避风雨、终岁劳作的农民生活。

遂引出“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 。

“三农 ”,指春耕、夏种、秋收。

五谷丰登,是农民们一年的希望。

在这重阴欲雨的时刻人们盼望的是有充足的雨水,能犁耕作。

至于惜花伤春,他们既无此余暇,也无此闲情。

每当“做冷欺花 ”(史达祖《绮罗香》语)时节,“冻云黯淡天气”(柳永《夜半乐》语),文人墨客常会触物兴感,抒发怜惜情怀。

这些作品,大抵亦物亦人,亦彼亦已,汇成宋词的一片汪洋。

虽有深挚、浮泛之别,也自有其价值在 。

不过 ,萦牵于个人的遭际,囿于一已的狭小天地,则是其大部分篇章的共同特点。

这首《南柯子》却不同,即将因风雨吹打而飘零的幽艳啼红,和终年劳碌田间而此刻盼雨耕种的农民,由目睹或联想而同时放到了作者情感的天平两端。

它不在惜花伤春旧调上的和弦,而是另辟蹊径的新声。

作者的目光未为仄狭的自我所囿,感情天地比较开阔。

一扫陈思,立意不俗。

苏轼、辛弃疾等也写过一些描写乡村生活的词作,也倾注了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情感,他们所作,常如一幅幅民俗画,苏轼作于徐州太守任上的一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等五首)是如此,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笔触更为细腻入微。

王炎的这首词则显示了不同的特色,作者的感情主要不是熔铸在画面中,而是偏重于认知的直接表述,理性色彩较浓,因而,写到农民的生活,如“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也采取比较概括的方式,不以描绘的笔墨取胜。

宋代有两个王炎,均有词作传世。

本篇作者字晦叔,号双溪 ,婺源(今属江西)人 ,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有词集《双溪诗馀 》。

其“不溺于情欲,不荡于无法 ”《双溪诗馀自序》的宗旨,在这首风调朴实的《南柯子》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此词不取艳辞,不贵用事,下字用语亦颇经揣摩,如“幽艳湿啼红”写花在雨意浓阴中的姿态就相当生动。

不过本词亦有缺陷,全篇语多浅易、含蕴稍欠。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4183811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