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
无使名过实,常教实若虚。
藏机隐密恰如愚。
闲问心王,何处用功夫。
性做长生宝,身为大药炉。
炼丹须要饮醍醐。
醉卧琼楼。
调弄夜明珠。
王与马相见,心交应宿缘。
太原梁苑已升天。
记得当初,留语再相传。
守服须三载,持心更五年。
诱人归善行功全。
此个扶风,重礼害风仙。
昨日因何喜,今朝为甚悲。
喜他向道慕希夷。
悲则因他,华丽不相宜。
既欲搜玄妙,须当做乞儿。
蓬头垢面嘴累垂。
意静心清,便是上天梯。
梦里游郊野,骷髅告我来。
哀声声切切声哀。
自恨从前,酒色气兼财。
四害於身苦,人心竟不灰。
致令万劫落轮回。
悔不当初,学道做仙材。
不羡人先悟,惟愁我未愚。
蓬头垢面嘴卢都。
身做行庵,到处得安居。
不著人情绊,常教我相除。
逍遥自在个尘无。
物外山侗,不解会功夫。
但愿三丹结,何愁两鬓皤。
蓬头垢面 哩 。
十二时中,谨谨养冲和。
不羡相如志,无心继伏波。
马风题柱意如何。
不做神仙,不过灞陵河。
意动心须动,心除意亦除。
无无寂寂寂还无。
神气和同,子母得安居。
莫觅曹溪路,何须问尾闾。
真清真静养真如。
真乐真闲,真个好功夫。
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
莫教坑堑陷毗卢。
常静常清,方可论元初。
性烛频挑剔,曹溪任吸呼。
勿令喘息气声粗。
昼夜绵绵,端的好功夫。
频剔灵明烛,勤磨智慧刀。
万缘一豁绝丝毫。
锻炼无初,终始莫辞劳。
水底霞光超,超应仄疑有误山头雪浪抛。
虎龙蟠鼎绕周遭。
炼就仙丹,云去南山静,风来渭水寒。
凌波凝结一团团。
万里晴空,清爽此时观。
雄剑鸣开匣,人头落玉盘。
一轮明月上栏杆。
了了从斯,心意始闲安。
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
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
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注释注释:这是一首抒发离情别绪的作品。
上阕从男主人公起笔,下阕则落在女主人公身上,两阕遥相呼应,如倾如诉。
上阕描绘了男主人公的惆怅先是从描摹情态入手的,“怅望梅花驿”,是陆凯赠范晔诗“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的典故,说欲得伊人所寄之梅(代指信息)而久盼不至,因而满怀惆怅;
“凝情杜若洲”,取《楚辞·九歌·湘君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之意,欲采杜若(香草 ,也指信息)以寄伊人,却也无从寄去,徒然凝情而望。
来鸿不见,去雁也难,终于,他从深思回到了现实 :距离阻隔了一对情人,难以相聚。
四个长短不一的句子,恰如一组逐渐推近的镜头,在令人失望的结局上定了格。
如果说男主人公的愁绪是悠长而缠绵的话,那么,女主人公的思念则显得炽热急切,字里行间,流露出思妇坐卧不宁百般无奈矛盾心理 。
“缄素”、“题红”两句用的是书信往来的典故 ,“远”、“秋”二字,巧妙地点出了她与情人之间音讯断绝的愁绪。
最后,焦虑而痛苦的姑娘把唯一的希望寄托于伴着情人远行的江水,但愿它能带去她的思念,然而,那不肯回头的流水和着姑娘的失望、抱怨,最终使这段爱情以悲剧作结。
不过留在读者记忆中的,不是悲悲切切的叙事,而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恋歌。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认为 :“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 。
”无论是表述两人不能相见的痛苦,还是诉说那无边的思念,作者都写得含蓄蕴藉。
如“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高楼”指女子居处,木兰舟代喻出游男子;
“高楼”与“木兰舟”的距离点出了他们无法相见的残酷现实 ,“不近”一词用在这里,给人一种语尽意不尽的境界觉。
全词没有一处用过“思”字,但字字句句却充满了思念之情,这表明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工底十分深厚,既恰如其份地表现了主旨,又保持了词的特点——清远空灵。
作者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作品避免了平泛单调。
如“梅花驿”、“杜若洲”都是虚指,但又与双方远隔,托物寄情密切相关,写女主人公无人传递书信所选用的“ 双鱼远”、“ 片叶秋”以及“江已东流”也都属虚拟,但却和她盼望与情人通信的现实十分吻合,这些虚实的统一,不仅有助于表达男女双方的真切情意,而且拓实了作品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运用典故也有创新,词中所用大多为常见的典故,但在作者笔下,别有一番情趣。
如“双鱼”、“题红”两典的原意都形容书信传情,平安抵达对方手中,而作者却以“远”、“秋”二字平添了悲剧的韵味,颇有新意。
词中虽有典故,但却一样明白 ,“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两句,借鉴了白居易“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和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如同已出,毫无牵强附会之感,很妥贴地体现了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41851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