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殷晋安别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注释序:殷先作安南府长史掾,因居浔阳,後作太尉参军,移家东下,作此以赠。

-----------------------------------------------[说明]此诗作于晋安帝义熙七年(411),陶渊明四十七岁。

殷氏名铁,字景仁,原先任江州晋安郡南府长史椽,故称殷晋安。

殷景仁在晋安南府时,住在得阳,与陶渊明有交往。

义熙七年,刘裕任太尉职,辟殷景仁为参军。

景仁离得阳东下时,陶渊明作此诗赠别。

诗人与殷景仁是隐。

仕殊途,“语默自殊势。

亦知当乖分”,报负不同,势必要各奔前程。

但二人在为时不长的交往、游从之间,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诗中着重表现了对往日交情的留恋,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诗人旷达的胸怀。

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椽(1),因居浔阳(2),后作太尉参军(3),移家东下(4)。

作此以赠。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5)。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6)。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7)。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8)。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9)。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10)。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11)。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12)。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13)。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14)。

[注释](1)南府:是晋安郡分设的南郡。

长史椽(yuàn 院):郡丞的书记。

长史指郡丞;

椽是掌书记之职。

(2)浔阳: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

(3)太尉:官名,指刘裕。

(4)东下:由浔阳去建康,顺江东下。

(5)游好:谓交游、相好。

尽:极。

殷勤:情意恳切深厚。

(6)信宿:连宿两夜。

《诗经?幽风?九罭):“公归不复,于女(通‘汝’)信宿。

”毛传:“再宿曰信;

宿犹处也。

”亦兼有流连忘返之意。

《水经注?江水二》:“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酬:应对,交谈。

清话:谓无世俗之谈。

益复:更加。

(7)去岁:指义熙六年(410)。

南里:即南村。

诗人于去岁迁居于此。

参见《移居二首》。

薄:语助词,无义。

少:短。

(8)负杖:持杖。

负:凭恃。

肆:肆意,纵情。

游从:相伴而游。

淹留:久留,指流连忘返。

宵:夜。

(9)语默:说话与沉默,代指仕与隐。

《周易?系辞》:“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殊势:地位不同。

乖分:分离。

(10)未谓:没有想到。

谓:以为。

事:指分离之事。

及:到,来临。

兴:起,动身。

言:语助词,无义。

这两句是说,没有想到离别的事就来了,(您)在今年春天就动身。

(11)这两句比喻殷景仁的离去。

(12)难为因:难得有因由。

因:因缘,机会。

这一句是说,难有机会在一起谈笑了。

(13)良才:指殷景仁。

江湖:指隐居于江湖。

贱贫:作者自指。

(14)脱:倘或,或许。

存:存间,探望。

故人:老朋友,作者自指。

[译文]殷景仁原先任江州晋安郡南府长史椽,因而住在污阳。

后来作太尉参军,迁移全家东下。

我作这首诗赠给他。

好友相交并不久,一见如故意诚恳。

流连忘返对畅谈,更加知心相亲近。

去岁迁家至南村。

你我短时为近邻。

持杖游乐相伴从,随兴所至忘时辰。

仕隐地位自不同,我知早晚当离分。

不料离别已来到,动身就在此年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千里山川相阻隔,再度相逢难有因。

贤才出仕能通达,江湖隐者多贱贫。

倘若有便相经过,勿望来看老友人。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520434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