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柴桑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
荒塗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畲。
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注释〔说明〕刘柴桑,即刘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人,曾做过柴桑县令,故称;
入宋后隐居不仕,人又称之刘遗民。
他与周续之、陶渊明被称为“浔阳三隐”。
晋安帝义熙十年(414)七月,庐山东林寺主持慧远等人结白莲社,刘程之为社中十八贤之一。
他们招陶渊明入社,渊明不肯,此诗就是他写给刘程之的一首和诗。
诗中以坦诚的态度,表明自己对躬耕足以自给、饮酒足以自慰的隐耕生活已经十分满足,且已把生死、身名等事置之度外,别无他求,因而不愿入庐山事佛。
陶渊明时年五十岁。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1)?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2)。
良辰入奇怀,挚杖还西庐(3)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4)。
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畬(5)。
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6)。
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7)。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8)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9)?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10)。
〔注释〕(1)山泽:山林湖泽,代指隐居之处。
这里指刘遗民劝作者隐居庐山。
胡事:为何。
乃:竟。
踌躇(chóu chú筹除):犹豫不决;
住足不前。
(2)直:只,但。
故:缘故。
索居:独居,孤独地生活。
(3)良辰:指良辰之美景。
奇:不寻常。
挈(qiè窃)杖:持杖,拄杖。
挈:提。
西庐:指作者在柴桑的上京里旧居。
柴桑在九江县西南二十里,故称”西庐”。
(4)涂:同“途”,道路。
(5)茅茨(cí词):茅屋,茨:用芦苇、茅草盖的屋顶。
《诗经?小雅?甫田》:“如茨如梁。
”郑玄笺:茨,屋盖也。
”已就治:已经修补整理好。
就,成。
新畴:新开垦的田地。
畬(yú 余):第三年治理新垦的田地。
《尔雅?释地》:“田,一岁曰苗(zī资),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
”(6)谷风,即“榖风”,指东风。
《尔雅?释天》:“东风谓之榖风。
”凄薄:犹“凄紧”,寒意逼人的意思。
薄:迫。
春醪(láo 劳):春酒。
劬(qú渠):劳累。
(7)弱女:比喻薄酒。
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草? .》:“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 .女将嫁,乃发陂取酒以供宾客,谓之女酒。
”男:喻醇酒。
(8)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
共相疏:谓己与“世中事”相互疏远。
(9)称(chèn 衬):适合。
奚:何。
(10)去去:指岁月的渐渐流逝。
百年外:指死后。
翳(yì缢)如:隐没,消失。
〔译文〕久已招我隐庐山,为何犹豫仍不前?
只是为我亲友故,不忍离群心挂牵。
良辰美景入胸怀,持杖返回西庐间。
沿途荒芜甚凄凉,处处废墟无人烟。
简陋茅屋已修耷,还需治理新垦田。
东风寒意渐逼人,春酒解饥消疲倦。
薄酒虽不比佳酿、总胜无酒使心安。
世间之事多忙碌,我久与之相疏远。
耕田织布足自给,除此别无他心愿。
人生百岁终将逝,身毁名灭皆空然。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57029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