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念奴娇 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
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
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
衰草凄迷秋更绿,惟有闲鸥独立。
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
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注释注释:原题: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这首词是以描写古黄河为主的 。
此词一改张炎“婉约”的形象 ,在“夜渡古黄河”这样的题材中,自然带有黄河古道的粗犷苍劲的风格 。
从词风上讲,张炎此词似更似东坡、稼轩之词风。
“扬舲万里”,起笔用《楚辞·涉江》“乘舲船予上沅兮”句意,流露出对万里征发的抵触。
“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句意恰如文天祥词:“山河破碎风飘絮 ”。
魏文帝曾临江叹曰 :“天所以隔南北也。
”这里是借长江言黄河。
“追昔”意在“抚今”。
当年的金宋对峙。
犹有南北并列之势,现在却连这种形势都不复存在了。
“笑”这里却是无可奈何的苦笑,其情感之复杂亦复不可言传。
下面转写国家兴亡之题。
“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
”“须信”和“却向”表示出他是怀着无可奈何心情北上的 。
生在江南锦绣之乡的贵公子,以前是做梦都梦不到这块荒凉的地方来的。
但现实迫使他弃国离乡来此 。
张炎少有才气,名声远播于外。
元朝征集艺人赴大都写金字《藏经》,张炎当然其中。
王命在身,不得不行。
但苦衷在心却无处倾诉,只好借古黄河“中分南北”来发泄。
随即写出南人眼中的黄河:“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
”“ 老 ”、“古”,言其古老;
“风定波犹直”,写水流之峻急。
以实物实景写出词人心中的感受。
“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泛槎”是一个典故。
古传天河与海相通。
有人某年八月从海上乘浮槎(木筏)竟误达天河。
“野人”此处借指河边的土著居民。
他们带着诧异惊讶的语气向这群旅行者发问:你们是从何处跑到这儿来了?
这里比黄河为天河,曲笔写路迢迢和跋之艰辛。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黄河气象之空阔。
这里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句,寓“艰难苦恨”之情于其中。
“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
”“绿”指黄绿色也。
“北国深秋,寒气早临,衰草凄迷,一派迷离景色。
唯有闲鸥独立 ”,河面寥廓,孤鸥闲立,写眼前实景,暗含茫茫世间只有沙鸥才是自由的,人却不能如此的意味。
下面以突兀的笔调 ,写黄河一带的壮阔景色。
“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
”张炎用苍凉悲壮的笔触写出了黄河的惊涛骇浪。
和苏东坡描绘长江的壮丽和人物之风流不同。
张炎此词却在这种意境中流露出自己迷惘的心绪。
“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激动的心情达到了高潮。
扣歌而歌,令人百感交集。
“海蟾飞上孤白”“海蟾”指月亮,因为古人相信月亮自海底升起,故名。
这里以海上飞月奇绝光景来衬出自己孤寂难禁的痛苦心情。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73313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