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冠子 元夕

朝代:作者: 韩奕 体裁:

又元宵近。

冷风寒雨成阵。

春泥巷陌,悄无车马,数碗残灯,依稀相映。

夜深光已暝。

是处败垣颓砌,荧荧青磷。

但**鼓,当当漏,打破一城荒静。

古来此地繁华盛。

歌舞欢相竞。

何事如今,恁地都无些剩。

空传下几句,旧腔新令。

故老风流尽。

漫唱西楼月转,也无人听。

自剔残红*,半窗梅影,伴人愁鬓。

蕙花香也。

雪晴池馆如画。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而今灯漫挂。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要。

江城人悄初更打。

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

剔残红灺。

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

吴笺银粉砑。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注释注释:元宵佳节是历代词人经常吟咏的话题。

在百姓心中,元宵节也最重要,最热闹。

蒋捷这首词作于宋亡之后,词中寄寓了他对故国的深切缅怀之情。

全词起笔“蕙花香也 。

雪睛池馆如画。

”即沉入了对过去元夕的美好回忆 :兰蕙花香 ,街市楼馆林立,宛若画图,一派迷人景象。

极度地渲染了元宵节日氛围 。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

”春风和煦 ,酒旗飘拂,笙箫齐奏,仙乐风飘。

据载,宫中曾做五丈多高的琉璃灯。

地方更有五色琉璃制成的灯。

灯市的壮观,使词人忆起如昨天一般。

“而今灯漫挂。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而今 ”二字是过渡,上写昔日情景 ,下写今日元夕景况。

“灯漫挂 ”,指草草地挂着几盏灯 ,与“琉璃光射”形成鲜明的对照。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既写今夕的萧索,又带出昔日的繁华 。

“暗尘明月”用唐苏味道《上元》“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诗意。

以上是从节日活动方面作今昔对比 。

“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

”今昔不同心情的对比 。

蛾儿,即闹蛾儿,用纸剪成的玩具。

写今日的元宵已令人兴味索然,心境之灰懒,更怕出去观灯了。

这种暗淡的心情是近些年来才有的,是处境使然。

“江城人悄初更打 。

”从灯市时间的短促写今宵的冷落 ,并点明词人度元宵所在地即江城随之用了“问”、“但”、“待把”、“笑”等几个领字,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悲恨酸楚。

“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

”提出有谁能再向天公借来繁华呢?

“剔残红灺。

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

”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 ,词人剔除烛台上烧残的灰烬入睡了 。

梦中那辚辚滚动的钿车、佩戴香罗手帕的如云士女,隐隐出现。

“吴笺银粉砑。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

”以最精美的吴地的银粉纸 ,把“旧家风景”写成文字,以寄托自己的拳拳故国之思。

银粉砑,碾压上银粉的纸。

旧家风景,借指宋朝盛事。

听到邻家的少女还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词 。

现在居然有人能唱这首词,而这歌词描绘的繁华景象和“ 琉璃光射 ”、“暗尘明月”正相一致。

心之所触,心头不禁为之一动,略微感到一丝欣慰,故以“笑”而已。

这首词风格较为自然,词意始终在流动中,无一凝滞。

在追琢中显出自然之本色 。

或直描,或问写,或借梦境,着力处皆词人所钟之情。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8141402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