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门外绿阴千顷。
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静。
人静。
风动一枝花影。
注释注释①不胜情:此谓禁不住为情思所扰。
②金井:指装饰华美的井台。
评解浓阴匝道,黄鹏啭林,点染出一片初夏景象;
睡起慵懒,情不自胜,庭前漫步,俨然有一段心事萦绕心头。
午后人静,风动花影,愈见环境之幽隐静谧。
词人触景有所追忆?
或有所期待?
不自言明,留予读者以无限想象天地。
集评薛砺若《宋词通论》:元宠词极清幽婉丽,颇具淮海、东堂二家之长。
他的《如梦令》、《点绛唇》、《好事近》等词,皆清幽绝尘,柔媚多姿,即列于柳、秦大作家之林,亦毫无逊色。
--------------------------这首小词妙笔生风,其中“风动一庭花影响,有摇曳生姿之妙,最佳。
“睡起”二字是全词关目。
睡起之前,写词人所闻所见;
睡起之后,写词人所感所行。
先是词人在睡梦中听到两两相应的黄鹂鸣声,睁开迷朦的双眼向门外望去 ,只见绿阴千顷,分外宜人。
此词汲取了前人的艺术经验 ,“两两黄鹂相应”,是写动态 ;
“门外绿阴千顷”,是写静态。
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便造成了清幽的境界。
“以动衬静是本词的主要特色。
“睡起 ”句中“不胜情”三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盖鸟成双而人独处,已“不胜情”;
起行又静不见人 ,只见“风动一庭花影”,更难以为情。
何谓“不胜情”,即今语感情上受不了。
为什么受不了,词人此时还没有明言,因而显得含蓄有味。
唐人孟浩然《 春晓》诗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是写伤春情怀。
金昌绪《春怨》诗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是写思妇念远之情。
它们都是通过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描绘 ,表现和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首词中的主人闻鸟鸣而起,起而独行踽踽,盖亦怀有无聊意绪 ,而意蕴句中韵流弦外 ,有言尽意余之妙。
词末三句,从所见所感写出了词人的所思来言简而意深。
“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也是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却是明写“动”、“静”二字,与开首又有不同 。
“庭”字应上句“碧梧金井”。
此时此地,更无他人,所谓“人静”也;
复叠“人静”二字,一再言之,其寂寞难禁之状如见,所谓“不胜情”者已渐可知。
其间见“ 风动一庭花影”,疑有人来,但细察仍只是“ 风动花影 ”而已因此一“动 ”,更显其“静”。
此句是本于元稹《莺莺传》崔氏《 月明三五夜 》诗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
”赵令畤《商调蝶恋花》咏崔 、张事,于此处亦云:“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
”“ 风动一庭花影”,盖非为写花影而写花影,除有以动衬静的作用外 ,又暗含以动破静的意图 ,心有所待,以不尽而尽之。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81937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