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桐

朝代:作者: 王安石 体裁: 五律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释注释-- 天质:天生的性质。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貌。

寻: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

凌霄:形容桐树长得高,接近了云霄。

弥:更加。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愠:疾苦、怨愤。

斫:砍。

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译文梧桐树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

接近了云霄,也不屈服,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故。

岁月越久根越壮实,太阳越炽烈叶子越浓密。

清明盛世,也想着解决民间疾苦(象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赏析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

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

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拔地几百寻的孤桐,之所以岿然屹立,高干凌霄,是因为它“得地本虚心”,善于从大地汲取养分和力量。

如果离开大地,它一刻也活不下去,更别想“孤高几百寻”了。

犹如希腊神话中力大无比的英雄安泰,离开了大地,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终于被他的敌手扼死一样。

由此我们想到,任何英雄豪杰都是从群众中产生的,他的力量来自群众。

离开了群众 (大地),再伟大的英雄也将一事无成。

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是诗人表明立志改革决心的宣言书。

以形象的孤桐自喻,却给人以坚定亲近之感,令人赞佩,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出处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83854685.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