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
红妆翠盖木兰舟。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
一尊白酒寄离愁。
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释注释:由词题可知,这首词记载的是作者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
据遗山《济南行记》记载,乙未年秋约七月,“以故人李君铺之之故”而至济南。
第二年丙申(1236)三 、四月间,又与李辅之在济南欢聚。
金济南府即宋齐州(今山东济南),据《金史·地理志》记录,济源县在金河东南路孟州,今属河南。
那么,李辅之又是何许人?
李辅之名天翼,固安(今河北)人,曾任济南漕司从书。
这是一首写景寄情之作 。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既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欢乐,又写出与之天各一方的离别的愁怅。
词的上片尽写初秋的大明湖。
正值“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儿州渚之想”。
“荷叶荷花”一绿一红,以鲜明的色调突出新秋大明湖的美景,而“ 红妆 ”、“翠盖”则呼应开篇的“荷花”、“荷叶”。
不禁让人联想起李清照的“绿肥红瘦。
”作者反复提及景致之美 ,可见对上次游湖仍记忆犹新。
在红绿掩映之间。
湖上泛舟之人,真是十分惬意。
尽写美景是为了烘托人物。
词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作者本人与友人李辅之。
统看上片,可见作者沉浸在对昔日的美好回忆之中。
如画的江山,风流的人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欣喜欢畅。
词的下片,在表达效果上与上片迥然不同。
下片与上片所写不同时、不同地。
道出了与友人分别三年的思念 。
“千里故人千里月”写两人的分离。
本词的写作时间大约在戊戌年,此时正值元遗山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太原 ,与济南相隔甚远,故曰:“千里”,“三年”写出与友人分离的确切时间。
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消愁,作者也无一例外。
“一尊白酒寄离愁”,来表达对辅之的离愁别念。
而仅以此举还不够。
作者又借流水寄言,寄泪。
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达到思想的共鸣,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江城子·别徐州》中“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 ,楚江东”。
而全词以情作结,感情流露自然,纯真。
全词笔调清新 ,以写景入手,导入感情的抒发,以景写人 ,因景抒怀 。
一扬一抑,情感变化起伏迭宕,其景其情,均秉笔直书,无一假借。
而结尾把二人的深厚友情推到了极点 。
内容与形式统一 ,可谓“得其所哉”。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8814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