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柳 赠歌者

朝代:作者: 晏殊 体裁: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

花柳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

衷肠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淹罗巾。

注释注释:从词中“家住西秦”、“来往咸阳道”等句,可知此词是作者晚年知永兴时所作(永兴,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 )。

这首词在《珠玉词》中是别具一格的。

从思想内容看,它一反以往流连酒歌的生活、相思离别的闲愁 、风花雪月的吟咏 ,而是反映了一个被侮辱 、被损害的歌女的不幸命运 ,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从作品的风格来说,也一反以往的雍容华贵、闲雅圆融,而变得激越悲凉。

这一转变或许与作者罢相知外郡的境遇有关,虽则词中没有象白居易的《琵琶行 》明写“坐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但读者仍可以看出作者借歌女之酒杯浇自己块垒的寓意。

起首一句 ,是歌女声口 ,语气自信而又自负。

“ 家住西秦 ”是写实,因为下面有“数年来往咸京道”的句子,歌女当是住在陕西附近。

“赌”是比赛竞争之意。

这两句是歌女述说自己的出身,自言具有多种浪漫的艺术技能 ,敢和人比赛竞争。

“花柳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仍然是歌女十分自负的口气。

“花柳上,斗尖新”之“花柳”代指一切歌舞艺术才能技巧。

“ 斗 ”,仍是竞赛之意。

“尖”,是高处,是过人之处。

“新”,不是陈陈相因的旧套。

合起来,这是歌女说自己在多种艺术才能上敢和大家竞赛 ,并且比别人高超,新颖独创,绝不流俗。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是具体形象地夸述自己的才能如何。

“ 偶 ”,有随便之意。

“念奴”是唐天宝年间有名的歌女。

词中歌女似乎在自豪地诉说:我偶尔随便一唱当年念奴曾经唱过的歌,能让天上的行云停住,听我歌唱,足见我唱得有多么美,多么动听。

“高遏行云”,语出《列子·汤问》,说古有歌者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这几句,当是失意时回忆当年得意情事所言,所以,每一句自负的话后面,都有一种反衬中的失意悲慨。

自负的口气,实在是自负的不平。

“蜀锦缠头无数 ,不负辛勤 ”,写当年得意之时,歌声一发,令众人倾倒,博得赏赐无数,不辜负自己多年的辛劳 。

“蜀锦”,是四川的丝织品,在当时很名贵,古时歌女多以锦缠头,因借“缠头”之名指称赠与她们的财帛。

下片首句“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是失意后凄凉冷落境遇的写照 。

从词里的“西秦”、“咸京道”地点上看,当是晏殊被贬知永兴时,慨叹自己的不平境遇而作的。

可见作者这首词确有“惜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之寓意。

这首词的整个口吻都寄托着感慨 。

“残杯冷炙”语本杜甫《赠韦左丞》诗:“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残怀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这首诗是写杜甫当年身困长安时遭受的冷落。

此处写境遇如此可悲,令人“消魂”。

“衷肠事,托何人?

”歌者因为封建社会女子没有独立的地位,盼望能找一个可以终生相托的人,盼望找到一个足以托身的所在 ,可以安身立命,终生为之奉献而不改变。

“衷肠事”,是指内心的事,这里是指终生相托的大事。

接着下句说:“若有知音见采,不辞彳扁 唱阳春”,仍是以歌女的口气自述:假如有一个知我心的人“见采”(“采”,选择、接纳),那么我将唱尽高雅美好的《阳春白雪》的曲子,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都奉献给他。

这虽然是一个歌女的口吻,但又体现了一个中国旧知识分子 、封建士大夫的报国之情 。

这里的“若有知音见采”之“若有”是实无,也就是悲叹找不到知音。

所以结果只能是“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了。

可以想象得出,这个歌女在酒筵前唱歌,想起当年得意之时的满堂彩声 ,眼下却这样凄清冷落,不禁当即流下了眼泪。

而当时在这个筵席前,作者由歌女之悲哀 ,引起了自身遭贬受逐 ,客居外乡的悲伤。

晏殊所托喻的是歌女 ,而歌女内心即使有悲哀,眼中有泪水 ,也要“ 重掩罗巾 ”,不能让人看到。

“重掩 ”,是屡次流泪,屡次擦干。

每次感到悲哀,都要强作笑颜,其悲哀就更为深重了。

综上,这首词是晏殊诸多诗词中的少见之作,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方面,都有新颖之处。

词写一个红极一时的歌女因年长色衰而遭弃绝的悲剧,较有现实意义 ;

形式是全篇以叙事为主,直陈其事,一反其风流蕴藉的风格。

全词看似纯为客观叙述,但字里行间无处不包含着作者的身世感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9965414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