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 潼关怀古

朝代:作者: 张养浩 体裁: 散曲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内容评析]这支流传的小令,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

它像一支高烧的红烛,照亮了人们的眼睛,使之认识到象徵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

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

这便是它所闪耀的思想光辉。

至于铸辞精当,造型生动,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乃其余事。

[难词注释]①峰峦如聚:形容重岩叠嶂,群山密集,绵亘不断。

②「山河」句:言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历代皆为军事要地。

③西都:指关中一带,周、秦、汉、北朝、隋、唐等朝均在这里建都。

④踌躇:原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这里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

⑤「伤心」句:言经过秦汉的故都,想起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兴亡往事,引起无穷的伤感。

⑥「宫阙「句:言在无数的战乱中,过去的宫殿已经化为了一片焦土。

宫,宫殿。

阙,王宫前的望楼。

http://www.china10k.com/simp/history/-----------------------------------------------古诗今译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

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故地,当年那无数间宫殿早已经都变成了泥土。

世世代代以来,无论哪朝哪代,王朝兴旺,百姓受苦;

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赏析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

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随做本曲。

《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

登天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潼关地处层峦叠嶂包围之中,在作者笔下,一“聚”字向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

再看潼关外的黄河,河水奔腾咆哮,一“怒”字让读者仿佛听到了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而潼关就在这其中,“山河表里潼关路。

”至此,潼关内居层峦叠嶂治中,外临汹涌咆哮的黄河,山河雄伟,地势险要,足见道路奇险。

如此险要之地,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想起古代,诗人不禁向西方望去。

潼关以西三百里,便是西京长安,从秦汉到隋唐,好几个朝代在那一带建过都。

落日苍茫之中,诗人一无所见,却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座座巍峨壮观的古都,一簇簇富丽堂皇的宫殿,如今踪影全消,剩下来的只有黄土一片。

西望长安,诗人感慨万千,于是仰天长叹:“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一针见血地将千百年来封建帝制残害百姓的血的事揭示了出来,告诉人们,历史上无论是朝代的兴起还是衰亡,受苦遭殃的都是老百姓,就此指出了封建政权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对立性。

这是对几千年封建历史的一个有力的批判与客观的评价。

窦凤才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b52fb0100b7bl.html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9976182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