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经鸟伸延年益寿

熊经鸟伸延年益寿   我国古代的徒手体操叫做导引,包含有今人所说的气功。

导引的原意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就是指呼吸结合身体运动的体操,这是我国古代强身除病的一种养生方法。

后来道家扩大了导引的概念,将各种的养生方法部称之为导引了。

  在叙述导引的产生与发展之前,先谈谈我国古代养生思想的演变。

因为导引本是从养生的目的出发,”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

  从已知的材科看,我国在西周初年开始有了养生观念。

殷未遗民箕子所写的《洪范》一书中,提到了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攸好德,四日康宁,五日考终命。

”其中的寿命长、没有祸害和残病、终老在家里,都是和养生育联系的。

在西周的颂歌里,已有了“万寿无疆”“如南山之寿”等颂词。

到了春秋末年,在孔子的《论语》中,已经提到了饮食卫生:即不饮过量的酒,不吃腐败的食物,按时作息和饮食等。

这就开始有了养生的具体措施。

据《说苑》记载:鲁哀公问孔子,”有智者寿乎?

”孔子日:“然”。

理由是:智者懂得,如果不按时作息,不节制饮食,不适度劳逸,都会引起疾病而死亡。

从这段话中可以知道,古代人已经明白养生是门学问,懂得养生之道。

  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部分篇章撰写于战国时期,书中说:”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不亦晚乎!

”作为一部医书,不仅提到预防的重要性,而且还提出许多预防的措施:”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终其天年。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此五久劳所病也。

”这说明当时社会对养生科学已经有了相当正确的认识。

  在战国时期,人们通过实践还认识到运动是养生的最好方法。

《荀子·天论篇》说:“养备而时动,则天不能病。

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这里已有了较全面的养生观点。

营养完备而又经常的活动,就是老天爷也不能使之生病:营养不足而又不经常活动,就是老天爷也不能使之安全。

在”死生由命,富贵在天”的天命论流行的年代,没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是说不出这种符合科学的道理的。

《吕氏春秋·尽数篇》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

形气亦然。

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天地万物都在运动,人体也需要运动。

人体的外部运动能促进人体内部精、气的流动,从而增进健康。

正是在这种生命在于运动的思想推动下,战国时期才有了专门研究养生的“导引之士”。

他们通过研究和观察,模仿生物活动,创造了熊攀树、鸟伸翅的象形动作,以操练身体;

并且有了“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的散步消食健胃法。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的战国时代的玉现行气铭(图一五、一六)中说:“行气,深则蓄,蓄(天津历史博物馆藏)(天津历史博物馆藏)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

天机春在上,地机春在下。

顺则生,逆则死。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关导引行气的记载,时间约在二千五百多年前。

本书正在连载中,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请勿转载,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

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全文尾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xssc/1/695806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