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清明应制

作者: 万俟咏 朝代: 宋代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

东风静、细柳垂金缕。

望凤阙、非烟非雾。

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

饧香更、酒冷踏青路。

会暗识、夭桃朱户。

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

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

清明看、汉宫传蜡炬。

散翠烟、飞入槐府。

敛兵卫......更多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

东风静、细柳垂金缕。

望凤阙、非烟非雾。

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梨花还染着夜月的银雾,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宫苑关不住阳春,春光延伸到遥远的城门。

御沟里涨满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

细柳垂丝丝金缕,东风平和静穆。

望壮丽宫阔高耸入云,那并不是烟雾霏霏的仙境。

清平时代,朝中和民间多么欢悦。

帝城条条大路,喧响着箫声鼓乐。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

饧香更、酒冷踏青路。

会暗识、夭桃朱户。

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黄莺儿歌声断续,小燕子飞来飞去。

绿水中倒映着岸边台榭,秋千影随水波荡漾不伍。

一对对游女,聚集着做斗草游戏,踏青路上洋溢着卖糖的香气,到处是携酒野宴的人,你也许会幸运地认识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门。

少年跨着雕鞍宝马,向晚时在一起欢聚,酣醉中,衣襟上沽惹着片片落红、点点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

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

清明看、汉宫传蜡炬。

散翠烟、飞入槐府。

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正是轻寒轻暖宜人的长昼,云天半阴半晴的日暮,在这禁火时节,青年们已把新妆试著。

岁华恰到最佳处,清明时看汉宫传送蜡浊,翠烟缕缕,飞进门前种槐的贵人府。

兵卫全都撤除,皇宫敞开千门万户,不再听到传诏宣旨,停止了一切的公务。

参考资料: 1、 朱孝臧 著 李炳勋 编注.宋词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165-167 2、 上疆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70-171 3、 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27-330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

东风静、细柳垂金缕。

望凤阙(què)、非烟非雾。

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梨花还染着夜月的银雾,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宫苑关不住阳春,春光延伸到遥远的城门。

御沟里涨满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

细柳垂丝丝金缕,东风平和静穆。

望壮丽宫阔高耸入云,那并不是烟雾霏霏的仙境。

清平时代,朝中和民间多么欢悦。

帝城条条大路,喧响着箫声鼓乐。

内苑:皇宫花园。

青门:汉长安东南门,后泛指京城城门。

浦:水边,这里泛指京城外面的江河。

凤阙:汉代宫阙名。

《史记·孝武纪》:“于是作建章宫······其东则凤阕,高二十余丈。

”《三辅故事》:“北有圜阙,高二十丈,上有铜凤皇,故日凤阙也。

”后泛指宫殿、朝廷。

非烟非雾:指祥瑞之气。

《汉书·天文志》:“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困,是谓庆云。

”庆云是一种彩云,古人迷信,认为是祥瑞之气。

九陌:汉长安城中有八街、九陌。

后来泛指都城大路。

骆宾王《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年旦开。

” 乍莺儿百啭(zhuàn)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近绿水、台榭(xiè)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

饧香更、酒冷踏青路。

会暗识、夭桃朱户。

向晚骤、宝马雕鞍(ān),醉襟(jīn)惹、乱花飞絮。

黄莺儿歌声断续,小燕子飞来飞去。

绿水中倒映着岸边台榭,秋千影随水波荡漾不伍。

一对对游女,聚集着做斗草游戏,踏青路上洋溢着卖糖的香气,到处是携酒野宴的人,你也许会幸运地认识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门。

少年跨着雕鞍宝马,向晚时在一起欢聚,酣醉中,衣襟上沽惹着片片落红、点点飞絮。

乍:恰好,正是。

啭:鸟声宛转。

榭:建在高台上的宽敞屋宇。

斗草:古代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白居易《观儿诗》:“弄尘斗百草,尽日乐嬉嬉。

”饧(xíng):糖稀,软糖。

踏青:指春天郊游。

夭桃:茂盛而艳丽的桃花。

语出《诗·周南·桃夭》:“桃之天夭,灼灼甚华。

”漏永:夜漫长。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

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

清明看、汉宫传蜡炬。

散翠烟、飞入槐府。

敛兵卫、阊(chāng)阖(hé)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正是轻寒轻暖宜人的长昼,云天半阴半晴的日暮,在这禁火时节,青年们已把新妆试著。

岁华恰到最佳处,清明时看汉宫传送蜡浊,翠烟缕缕,飞进门前种槐的贵人府。

兵卫全都撤除,皇宫敞开千门万户,不再听到传诏宣旨,停止了一切的公务。

禁火:古俗寒食日禁火三天。

三分:很,最。

汉宫传蜡炬:唐韩翃《寒食》:“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槐府:贵人宅第,门前植槐。

收敛,引申为撤离。

阊阖:宫之正门。

住传宣:停止传旨、宣官员上殿。

休务:停止公务。

参考资料: 1、 朱孝臧 著 李炳勋 编注.宋词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165-167 2、 上疆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70-171 3、 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27-330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

东风静、细柳垂金缕。

望凤阙、非烟非雾。

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

饧香更、酒冷踏青路。

会暗识、夭桃朱户。

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

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

清明看、汉宫传蜡炬。

散翠烟、飞入槐府。

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全词用赋的铺张扬厉之笔法极力铺叙京城清明时节的节序风光,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繁荣景象。

词分上、中、下三片,上片写宫苑中的春景,由内及外;

中片写郊外之游,具体描写莺歌燕舞、各色人物游冶欢乐的情形;

下片写贵族宅院中的喜庆景象。

  上片写春到京城,将优美的春景,归结为“朝野多欢”、“箫鼓”盈衢的“太平气象”。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首二句写景,收入了梨花、海棠、夜月、朝雨这一系列意象,色彩清丽,并未沾染上多少宫廷的富贵气息。

“内苑春”四句写春意由皇宫内苑延向民间,渲染出一片春意融融的景象。

“东风静”四句,描写东风拂柳的春日景象和皇宫楼阙的巍峨,烘托出帝王之家的祥和与高贵。

东风和煦闲静,细柳静静地垂拂着金黄色的柳丝,远远望去,皇宫楼阙金碧辉煌,朦朦缥缈,却非烟非雾。

“好时代”四句全是颂扬之词,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景象。

  中片写市井之繁华热闹。

流莺宛转,燕子去来,近水台榭映秋千,成双游女戏斗草。

卖场携酒,踏青祭扫,游人往返不绝,犹有留情于“夭桃朱户”人家者。

仍归结为贵族子弟纵马豪饮的游冶逸兴。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这二句写莺歌燕舞,既是对景物的描绘,也象征着太平盛世的祥和安宁。

“近绿水”四句描写了荡秋千和斗百草两种游戏场面,姑娘们的嬉耍在无形之中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美色。

“饧香更”四句描写了踏青路上的热闹景象,暗示了这也正是青年男女们恋爱的季节。

“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中片歇拍二句描写了富贵子弟的狂饮醉归,暗衬出一派醉生梦死的承平景象。

  下片借寒食清明习俗禁火,宫中以蜡烛分赐近臣,及弛禁开门,住宣休务等事,写皇上降恩,与百僚同乐,以此颂圣。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

”这二句交待了天气和节候特征,暗示天下风调雨顺,人心舒畅。

“禁火天”描写了民间“试新妆”的喜气,呈现出一派万象更新的可喜气象。

“清明看”四句,描写了宫廷传蜡烛“燃薪火”的盛况,进一步渲染了万象更新的盛世气象。

“敛兵卫”四句描写了节日里皇宫朝廷的安宁气象,“敛兵卫”而洞开宫廷大门,具体印证了前面的“太平”;

“又还休务”则是对“朝野多欢”的一个总的收束。

全词也在这样一片太平祥和的氛围中戛然而止。

  统观全篇,是一种竭力罗列铺陈的赋体写法。

比之于出自真情实感的抒情词作来,其文与价值或要逊色得多,但就当时文学现象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诗词体式“应制体”来看,也还是写得比较成功的,故得到一些评词者的赞许。

全词铺叙勾勒,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处处照应;

语言雅洁富丽,修饰精工自然,既具音律美,又具意境美。

参考资料: 1、 上疆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70-171 2、 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27-330

绝句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这首短诗写的是诗人到江边游玩,享受了美好的踏青节日之后,正欲赋归,却遇上吐蕃军队入侵四川,成都戒严,一时间旌旗鼓角,弥漫春郊。

和平与战争,在一天内都逢上了,感情自是复杂得很,诗人以「见旌旗」、「春城暮」、「鼓角悲」来表达自己伤时忧国的感受,而其中的「暮」、「悲」,则可感知调子颇带灰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神子/江城子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梅梅柳柳斗纤秾。

乱山中。

为谁容。

试著春衫,依旧怯东风。

何处踏青人未去,呼女伴,认骄骢。

儿家门户几重重。

记相逢。

画桥东。

明日重来,风雨暗残红。

可惜行云春不管,裙带褪,鬓云松。

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欢,因成七言聊以奉答

作者: 刘禹锡 朝代: 唐代

少年曾醉酒旗下,同辈黄衣颔亦黄。

蹴踏青云寻入仕, 萧条白发且飞觞。

令征古事欢生雅,客唤闲人兴任狂。

犹胜独居荒草院,蝉声听尽到寒螀。

渔家傲·三月芳菲看欲暮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三月芳菲看欲暮。

胭脂泪洒梨花雨。

宝马绣轩南陌路。

笙歌举。

踏青斗草人无数。

强欲留春春不住。

东皇肯信韶容故。

安得此身如柳絮。

随风去。

穿帘透幕寻朱户。

沁园春

作者: 秦观 朝代: 宋代

暖日高城,东风旧侣,共约寻芳。

正南浦春回,东冈寒退,粼粼鸭绿,袅袅鹅黄。

柳下观鱼,沙边听鸟,坐久时生杜若香。

绮陌上,见踏青挑菜,游女成行。

人间今古堪伤。

春草春花梦几场。

忆淮海当年,英豪满座,词翻鲍谢,字压钟王。

今日重来,昔人何在,把笔兰皋思欲狂。

对丽景,且莫思往事,一醉斜阳。

菩萨蛮(春晓)

作者: 刘辰翁 朝代: 宋代

画梁语透帘栊晓。

坼桐风送杨花老。

细雨绿阴寒。

罗襟只似单。

青门三里道。

个个游芳草。

比似嫁来看。

踏青难更难。

临江仙(闲居感旧)

作者: 刘辰翁 朝代: 宋代

昔走都门终夜雨,明朝泥淖堪惊。

疏疏点点忽鸡鸣。

数峰青似染,快活早来晴。

十五年间春梦断,乱山寒食清明。

无人挑菜踏青行。

青鸠啼雨外,闲听寺中声。

好事近·二十四番风

作者: 洪咨夔 朝代: 宋代

二十四番风,才见一番花鸟。

已是有人春瘦,正远山横峭。

踏青底用十分晴,半阴晴方好。

深院日长睡起,又海棠开了。

渔家傲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三月清明天婉娩。

晴川祓禊归来晚。

况是踏青来处远。

犹不倦。

秋千别闭深庭院。

更值牡丹开欲遍。

酴醿压架清香散。

花底一尊谁解劝。

增眷恋。

东风回晚无情绊。

12345 共23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