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 文
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
闻道洪河坼,遥连沧海高。
职思忧悄悄,郡国诉嗷嗷。
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
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
难假鼋鼍力,空瞻乌鹊毛。
燕南吹畎亩,济上没蓬蒿。
螺蚌满近郭,蛟螭乘九皋。
徐关深水府,碣石小秋毫。
白屋留孤树,青天矢万艘。
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
倚赖天涯钓,犹能掣巨鳌。
晓望白帝城盐山 文
赠别贺兰铦 文
黄雀饱野粟,群飞动荆榛。
今君抱何恨,寂寞向时人。
老骥倦骧首,苍鹰愁易驯。
高贤世未识,固合婴饥贫。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
悲歌鬓发白,远赴湘吴春。
我恋岷下芋,君思千里莼。
生离与死别,自古鼻酸辛。
短歌行,送祁录事归合州,因寄苏使君 文
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得心字) 文
野兴每难尽,江楼延赏心。
归朝送使节,落景惜登临。
稍稍烟集渚,微微风动襟。
重船依浅濑,轻鸟度层阴。
槛峻背幽谷,窗虚交茂林。
灯光散远近,月彩静高深。
城拥朝来客,天横醉后参。
穷途衰谢意,苦调短长吟。
此会共能几,诸孙贤至今。
不劳朱户闭,自待白河沉。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 文
丹雀衔书来,暮栖何乡树。
骅骝事天子,辛苦在道路。
司直非冗官,荒山甚无趣。
借问泛舟人,胡为入云雾。
与子姻娅间,既亲亦有故。
万里长江边,邂逅一相遇。
长卿消渴再,公干沉绵屡。
清谈慰老夫,开卷得佳句。
时见文章士,欣然澹情素。
伏枕闻别离,畴能忍漂寓。
良会苦短促,溪行水奔注。
熊罴咆空林,游子慎驰骛。
西谒巴中侯,艰险如跬步。
主人不世才,先帝常特顾。
拔为天军佐,崇大王法度。
淮海生清风,......更多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文
春雨 文翻注译赏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新春时节,我穿着白夹衣,怅然地卧在床上;
白门寂寞,令我心中万分感伤。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隔着蒙蒙细雨凝视着那座红楼,只觉得凄冷茫茫,我只好顶着珠帘般的细雨,在依稀闪烁的灯光中黯然归来。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凄楚的暮春,遥远的路途,哪里可以寄托我的悲凄伤感?
缠绵的思绪,化做空泛的梦,在残宵的梦中依稀与你相见。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有玉珰一双作为信物,怎么样才可以送达;
我只有寄希望于万里长空中,那一只刚刚飞来的鸿雁。
参考资料: 1、 赵丹萍,从《春雨》看李商隐诗歌的美感,《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6)
怅卧新春白袷(jiá)衣,白门寥(liáo)落意多违。
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
白门:指今江苏南京市。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bó)飘灯独自归。
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
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xiāo)犹得梦依稀。
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
玉珰(dāng)缄(jiān)札(zhá)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珰:耳环。
云罗:像螺纹般的云片。
参考资料: 1、 赵丹萍,从《春雨》看李商隐诗歌的美感,《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6)
怅卧新春白袷(jiá)衣,白门寥(liáo)落意多违。
新春时节,我穿着白夹衣,怅然地卧在床上;
白门寂寞,令我心中万分感伤。
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
白门:指今江苏南京市。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bó)飘灯独自归。
隔着蒙蒙细雨凝视着那座红楼,只觉得凄冷茫茫,我只好顶着珠帘般的细雨,在依稀闪烁的灯光中黯然归来。
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
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xiāo)犹得梦依稀。
凄楚的暮春,遥远的路途,哪里可以寄托我的悲凄伤感?
缠绵的思绪,化做空泛的梦,在残宵的梦中依稀与你相见。
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
玉珰(dāng)缄(jiān)札(zhá)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有玉珰一双作为信物,怎么样才可以送达;
我只有寄希望于万里长空中,那一只刚刚飞来的鸿雁。
珰:耳环。
云罗:像螺纹般的云片。
参考资料: 1、 赵丹萍,从《春雨》看李商隐诗歌的美感,《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6)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诗中的男主人公穿着白布夹衫,和衣怅卧。
他的心中究竟隐藏着什么?
究竟何以如此呢?
诗在点明怅卧之后,用一句话作了概括的交待 :“白门寥落意多违 。
”据南朝民歌《杨叛儿》:“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
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 。
”白门当指男女欢会之所。
过去的欢会处,今日寂寞冷落,不再看见对方的踪影。
与所爱者分离的失意,便是他愁思百结地怅卧的原因。
怅卧中,他的思绪浮动,回味着最后一次访见对方的情景:“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仍然是对方住过的那座熟悉的红楼,但是他没有勇气走进去,甚至没有勇气再靠近它一点,只是隔着雨凝视着。
往日在他的感觉里,是那样亲切温存的红楼,如今是那样地凄寒。
在这红楼前,他究竟站了多久,也许连自己都不清楚。
他发现周围的街巷灯火已经亮了,雨从亮着灯光的窗口前飘过,恍如一道道珠帘。
在这珠帘的闪烁中,他才迷蒙地沿着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独自走回来。
他是这样地茫然若失,所爱者的形影,始终在他的脑际萦回。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他想象着 ,在远方的那人也应为春之将暮而伤感吧?
如今蓬山远隔,只有在残宵的短梦中依稀可以相会了。
强烈的思念 ,促使他修下书札,侑以玉珰一双,作为寄书的信物 。
这是奉献给对方的一颗痛苦的心,但路途遥远 ,障碍重重,纵有信使,又如何传递呢?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
”且看窗外的天空,阴云万里,纵有一雁传书,又能穿过这罗网般的云天么?
以上是这首诗大致包含的意境。
男主人公的处境、活动、心情,基本上是清楚的。
读者所难于知道这种恋爱的具体对象和性质。
据作品本身看,所爱的对方大约是由于某种不得已的原因,远离而去了。
李商隐在他的组诗柳枝五首》序中便曾述及洛阳有一个女子属意于他,但不幸被“东诸候取去 ”,而铸成了遗憾事。
《春雨》诗中推想对方“远路应悲春晼晚”,又感到当时的环境如“万里云罗 ”,可见这种恋爱或许也是与受到“东诸侯”之类权势者的阻离有关。
不过,这终究只能是一种推测。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赋予爱情以优美动人的形象。
诗借助于飘洒天空的春雨 ,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以及春晼晚、万里云罗等自然景象,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深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一联,前一句色彩(红)和感觉(冷)互相比照。
红的色彩本来是温暖的,但隔雨怅望反觉其冷;
后一句珠箔本来是明丽的,却出之于灯影前对雨帘的幻觉,极细微地写出主人公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状态。
末联“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也富于象征色彩。
特别有创造性地借助于自然景,把“锦书难托”的预感形象化了,并把忧郁怅惘的情绪与广阔的云天,融为一体。
凡此,都成功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生活、处境和感情,情景、色调和气氛都令人久久难忘。
这种真挚动人的感情和优美生动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艺术魅力,在它面前,人们是免不了要支付出自己的同情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早雁 文翻注译赏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八月边地回鹘士兵拉弓射箭,雁群为之惊飞四散哀鸣连连。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应该知道北方正当烽烟四起,再也不能随着春风回归家园。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水边的菰米绿苔可免受饥寒。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324-1325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75页 .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
秋半:八月。
虏弦开:指回鹘南侵。
云外:一作“云际”。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时幽居长门宫。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须知胡骑纷纷在:一作“虽随胡马翩翩去”。
胡:指回鹘,也称回纥。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莫厌:一作“好是”。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324-1325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75页 .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八月边地回鹘士兵拉弓射箭,雁群为之惊飞四散哀鸣连连。
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
秋半:八月。
虏弦开:指回鹘南侵。
云外:一作“云际”。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
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时幽居长门宫。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应该知道北方正当烽烟四起,再也不能随着春风回归家园。
须知胡骑纷纷在:一作“虽随胡马翩翩去”。
胡:指回鹘,也称回纥。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水边的菰米绿苔可免受饥寒。
莫厌:一作“好是”。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324-1325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75页 .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此诗通篇为咏物体,前四句写大雁惊飞,影过皇城,鸣声回荡在长安城上空。
言外之意是:不知是否能引起皇宫中统治者的关注?
后四句安慰大雁:胡骑尚在,你们到春天时也不要急于北飞,潇湘之地也可以觅食。
此诗通篇无一语批评执政者,但在秋天就设想明年春天胡骑还在,则朝廷无力安边之意自明。
这是非常含蓄的怨刺方法。
首联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
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地。
“虏弦开”,是双关挽弓射猎和发动军事骚扰活动。
这两句生动地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图景:仲秋塞外,广漠无边,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
“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一时间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炼的动态描写。
颔联续写“惊飞四散”的征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的情景。
汉代建章宫有金铜仙人舒掌托承露盘,“仙掌”指此。
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这景象已在静谧中显出几分冷寂;
在这静寂的画面上又飘过孤雁缥缈的身影,就更显出境界之清寥和雁影之孤孑。
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黯淡,本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就更显出境界的孤寂与雁鸣的悲凉。
“孤影过”、“数声来”,一绘影,一写声,都与上联“惊飞四散”相应,写的是失群离散、形单影只之雁。
两句在情景的描写、气氛的烘染方面,极细腻而传神。
透过这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征图,可以隐约感受到那个衰颓时代悲凉的气氛。
诗人特意使惊飞四散的征雁出现在长安宫阙的上空,似乎还隐寓着微婉的讽慨。
它让人感到,居住在深宫中的皇帝,不但无力、而且也无意拯救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
月明灯暗,影孤啼哀,整个境界,正透出一种无言的冷漠。
颈联又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诗人说:如今胡人的骑兵射手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地区,明春气候转暖时节,你们又怎能随着和煦的春风一一返回自己的故乡呢?
大雁秋来春返,故有“逐春风”而回的设想,但这里的“春风”似乎还兼有某种比兴象征意义。
据《资治通鉴》载,回鹘侵扰边地时,唐朝廷“诏发陈、许、徐、汝、襄阳等兵屯太原及振武、天德,俟来春驱逐回鹘”。
问题是:朝廷上的“春风”究竟能不能将流离异地的征雁吹送回北方呢?
大雁还在南征的途中,诗人却已想到它们的北返;
正在哀怜它们的惊飞离散,却已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
这是对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
“须知”、“岂逐”,更像是面对边地流民深情嘱咐的口吻。
两句一意贯串,语调轻柔,情致深婉。
这种深切的同情,正与上联透露的无言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照。
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它们的归宿是:“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潇湘指今湖南中部、南部一带。
相传雁飞不过衡阳,所以这里想象它们在潇湘一带停歇下来。
菰米,是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嫩茎叫茭白)。
莓苔,是一种蔷薇科植物,子红色。
这两种东西都是雁的食物。
诗人深情地劝慰南飞的征雁:不要厌弃潇湘一带空旷人稀,那里水中泽畔长满了菰米莓苔,尽堪作为食料,不妨暂时安居下来吧。
诗人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与嘱咐,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流亡者的深情体贴。
由南征而想到北返,这是一层曲折;
由北返无家可归想到不如在南方寻找归宿,这又是一层曲折。
通过层层曲折转跌,诗人对边地人民的深情系念也就表达得愈加充分和深入。
“莫厌”二字,耽心南来的征雁也许不习惯潇湘的空旷孤寂,显得蕴藉深厚,体贴备至。
这是一首托物寓慨的诗。
通篇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它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
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
而这种深婉细腻又与轻快流走的格调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以豪宕俊爽为主要特色的杜牧诗中,是别开生面之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75页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1082-10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