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地
族地的同义词反义词
zú dì/de1.一姓一族的土地。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的同义词反义词
nèi měng gǔ dà xué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呼和浩特。创建于1957年。设有蒙古语言文学、历史、生物、物理等系和艺术学院等。
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的同义词反义词
quān/juàn/juān dì/de yùn dòng15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贵族地主为发展养羊业赚取钱财,大规模圈占公地甚至农民耕地使之变成牧场的活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娃子
娃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wá zǐ1.小孩。 2.指动物的幼小者。 3.旧时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奴隶。
傣历
傣历的同义词反义词
dǎi lì中国傣族地区所用的一种阴阳历。创立于638年。该历年长为365.25875日,月长为29.530583日。平年十二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十三个月(384天)。采用十九年七闰法。闰月固定在九月,称后九月。所用二十四节气与农历相同。采用干支纪日、纪年和十二生肖法。
咸丰帝(1831-1861)
咸丰帝(1831-1861)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án fēng dì (1831-1861)清朝皇帝。即“爱新觉罗·奕宁”。庙号文宗,年号咸丰。满族。1850-1861年在位。依靠曾国藩等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同俄、美、英、法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他逃往热河(治今河北承德市),命奕欣同英、法、俄签订屈辱的《北京条约》,还承认沙俄强迫订立的《瑷珲条约》。后在热河行宫病死。
宣政院
宣政院的同义词反义词
xuān zhèng yuàn元代官署名。掌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的机关。1264年始设,初名总制院,后更名为宣政院。长官为宣政使,由帝师担任,下属各官及所辖地区各级官吏,僧俗都可充任,掌军事民政。
枢密院
枢密院的同义词反义词
shū mì yuàn官署名。五代后梁时设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宋代沿置,掌军事机要、边防等,为最高国务机关之一。辽代设北枢密院,相当于兵部;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汉人枢密院,管理汉族地区兵马。元代枢密院掌军机、边防、宫廷禁卫等,战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明代废止。
独活
独活的同义词反义词
dú huó1.草名。茎﹑叶皆有毛。羽状复叶。花五瓣白色。根可入药,有镇痛﹑发汗﹑利尿之效。古代以羌族地区出产者为最佳,故又名羌活。传说此草得风不摇,无风自动,故又名独摇草。
盟旗制度
盟旗制度的同义词反义词
méng qí zhì dù/duó清政府对蒙古族的政治制度。1624-1771年推行于蒙古族地区。在蒙古原有社会制度基础上,参照八旗制度组织原则建立。旗为军政合一单位,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数旗合成盟。由清政府任命旗长、盟长。对稳定蒙古社会秩序起一定作用。解放后废除,只保留盟旗称谓,盟相当于地区,旗相当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