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夏
夷夏的同义词反义词
yí xià1.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2.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
夷狄
夷狄的同义词反义词
yí dí1.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2.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3.视为夷狄。
孔雀舞
孔雀舞的同义词反义词
kǒng què/qiāo/qiǎo wǔ1.傣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云南省傣族地区。舞者多为男子,舞时一人或两人,身上套着孔雀形状的道具,舞姿模仿孔雀的形象。解放后,也有男女不套孔雀形道具而舞的。
宣慰使
宣慰使的同义词反义词
xuān wèi shǐ1.官名。唐元和十四年,平淄青节度留后李师道,分其地为三镇,以杨于陵充淄青十二州宣慰使。此是临时性差遣,不为常制,见《旧唐书.杨于陵传》。元代为宣慰使司长官。至明清时不设于内地,而专设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土司世袭之官。参见"宣慰司"。
宣政院
宣政院的同义词反义词
xuān zhèng yuàn元代官署名。掌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的机关。1264年始设,初名总制院,后更名为宣政院。长官为宣政使,由帝师担任,下属各官及所辖地区各级官吏,僧俗都可充任,掌军事民政。
归流
归流的同义词反义词
guī liú1.流入海的河流。 2.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世袭土司,改行临时任命的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
彝历
彝历的同义词反义词
yí lì中国彝族地区所用的历法。有两种:(1)农历。是从汉族地区吸收来的。(2)十月历。阳历的一种。由彝族人民独立创建。1年为10个月,每月36天,另有5天作为过年日,全年共365天。每3年置一闰日,加在过年日中,闰年为366天。以十二生肖纪年、纪日,每月恰好三个生肖周,对应整齐,方便记忆。岁首在立春前后。
情地
情地的同义词反义词
qíng dì/de1.亲族地位。 2.处境;置身之地。
戎落
戎落的同义词反义词
róng luò/là1.戎族聚居地。泛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打冤家
打冤家的同义词反义词
dǎ/dá yuān jiā/gū/jie1.旧时某些少数民族地区称为报冤仇而发生的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