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族主义
大汉族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hàn zú zhǔ yì汉族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表现。国民党政府推行的民族政策。表现为歧视少数民族,限制和剥夺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自由平等权利。建国后,民族压迫制度已根本废除,但大汉族主义思想还继续存在。
天葬
天葬的同义词反义词
tiān zàng藏族地区的一种葬法。人死后,将尸体分解喂鹰,以被食尽为吉祥。
夷夏
夷夏的同义词反义词
yí xià1.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2.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
夷狄
夷狄的同义词反义词
yí dí1.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2.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3.视为夷狄。
孔雀舞
孔雀舞的同义词反义词
kǒng què/qiāo/qiǎo wǔ1.傣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云南省傣族地区。舞者多为男子,舞时一人或两人,身上套着孔雀形状的道具,舞姿模仿孔雀的形象。解放后,也有男女不套孔雀形道具而舞的。
宣慰使
宣慰使的同义词反义词
xuān wèi shǐ1.官名。唐元和十四年,平淄青节度留后李师道,分其地为三镇,以杨于陵充淄青十二州宣慰使。此是临时性差遣,不为常制,见《旧唐书.杨于陵传》。元代为宣慰使司长官。至明清时不设于内地,而专设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土司世袭之官。参见"宣慰司"。
归流
归流的同义词反义词
guī liú1.流入海的河流。 2.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世袭土司,改行临时任命的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
情地
情地的同义词反义词
qíng dì/de1.亲族地位。 2.处境;置身之地。
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的同义词反义词
gǎi tǔ guī liú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措施。明代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区废土司制度,设贵州布政使司,下置八府。清代中央政府在云、贵、川等省大力实行以中央任命并可随时调换的流官代替土司管辖地方的措施,即改土归流,使原土司地区的地方行政与内地趋于一致。
方外之国
方外之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fāng wài zhī guó方外: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区域。旧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