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胡缨

曼胡缨的同义词反义词
màn hú yīng1.结冠的粗带子。曼,通"缦"。语出《庄子.说剑》:"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说之。"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曼胡之缨﹐谓粗缨无文理也。"

朝菌(zhāo-)

朝菌(zhāo-)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o jūn1.某些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借喻极短的生命。《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陆德明释文:"司马云:'大芝也。天阴生粪上,见日则死,一名日及,故不知月之终始也。'崔云:'粪上芝。朝生暮死,晦者不及朔,朔者不及晦。'"一说虫名,朝生暮死。见《淮南子.道应训》"朝菌不知晦朔"高诱注。参见"朝蜏"。又一说即木槿,朝花暮落。见《艺文类聚》卷八九引晋潘尼《序》。

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列传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 jiāng/jiàng jūn liè chuán/zhuàn传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载于《史记》。通过描写西汉“飞将军”李广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文章叙事突出重点,多细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杏梁

杏梁的同义词反义词
xìng liáng1.文杏木所制的屋梁,言其屋宇的高贵。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

桐君

桐君的同义词反义词
tóng jūn1.传说为黄帝时医师。曾采药于浙江省桐庐县的东山,结庐桐树下。人问其姓名,则指桐树示意,遂被称为桐君。南朝梁陶弘景《序》:"又云,有桐君《采药録》说其花叶形色。"宋司马光《药圃》诗:"山相惭多识,桐君未徧知。"一说,为传说中古仙人。 2.琴的别称。

樊哙冠

樊哙冠的同义词反义词
fán kuài guān/guàn1.古冠名。殿门司马卫士所戴。相传鸿门宴上,项羽欲杀刘邦,汉将樊哙闻事急,乃裂裳裹盾为冠,闯入羽营,责羽背信,刘邦乘间脱走。后人壮哙意,摹其裹盾的冠状制冠,因名"樊哙冠"。参阅《后汉书·舆服志》﹑《隋书·礼仪志六》。

正考父

正考父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èng kǎo fù/fǔ1. 春秋时宋国的大夫,孔子的远祖;他辅佐戴、武、宣三公,地位愈高行为愈检点。如: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饘、粥:稀粥、稠粥。孟僖子:春秋时鲁国大夫仲孙貗。其后,指正考父的后代。达:显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浏莅

浏莅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ú lì1.象声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垂条扶于﹐落英幡纚﹐纷容萧蔘﹐旖旎从风﹐浏莅芔吸﹐盖象金石之声﹐管钥之音。"司马贞索隐:"刘莅芔歙。郭璞云:'皆林木鼓动之声。'"一说﹐同"流丽"。

焚草

焚草的同义词反义词
fén cǎo1.焚烧茅草。 2.烧掉奏稿,以示谨密。 3.据《隋书.宇文化及传》载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时,司马德戡曾集兵城内举火与城外相应,隋炀帝闻声问是何事,裴虔通伪称:"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嚣耳。"炀帝信以为真,未加提防,遂被杀。史称此次兵变为"焚草之变"。

焚裘

焚裘的同义词反义词
fén qiú1.指晋武帝焚雉头裘之事。《晋书.武帝纪》:"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帝以奇技异服典礼所禁,焚之于殿前。"后用作称赞帝王抵制奢侈的典实。 2.指晋罗企生母焚羔裘事。
1112131415 共47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