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道德主义
非道德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fēi dào dé zhǔ yì一种摒弃道德规范,否认道德的存在及其社会作用的伦理学理论。如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主张“不务德而务法”;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要否认一切道德,认为“弱肉强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道德对此无能为力。
韦弦
韦弦的同义词反义词
wéi xián1.《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后因以"韦弦"比喻外界的启迪和教益。用以警戒﹑规劝。
饮鳖
饮鳖的同义词反义词
yǐn/yìn biē1.《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县人卜子妻之市,买鳖以归,过颍水,以为渴也,因纵而饮之,遂亡其鳖。"后以"饮鳖"谓愚昧无知而坏事。
鹤舞
鹤舞的同义词反义词
hè wǔ1.亦作"鹤儛"。 2.《韩非子.十过》:"平公曰:'寡人之所好者,音也,愿试听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后即以"鹤舞"形容优美的舞姿。 3.比喻大雪飞舞。
鹤鸣
鹤鸣的同义词反义词
hè míng1.《诗.小雅.鹤鸣序》:"诲宣王也。"郑玄笺:"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后因以"鹤鸣"指贤者隐居之义。 2.谓弹奏《别鹤操》。比喻夫妻分离。 3.《韩非子.十过》:"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后即以"鹤鸣"赞扬琴声优美感人。
龙鳞
龙鳞的同义词反义词
lóng lín1.龙的鳞甲。 2.《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后因以"龙鳞"指人主。 3.指皇帝的衮服,龙袍。 4.像龙鳞的样子。 5.似龙鳞的事物。指水波,涟漪。 6.幼竹。幼竹有箨,如龙鳞状。 7.松桧之属。松桧之皮如龙鳞,故称。 8.累累垂垂的葡萄。 9.宝刀名。
一夔
一夔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kuí1.夔相传为尧(一说舜)时乐正,仅有一足。孔子答鲁哀公问,则说"足"是足够之意,指有夔一人,就足够制乐了。以后多从此说。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吕氏春秋.察传》。后因以"一夔"指能独当一面的专门人才,或指一人虽多缺点,仍有专长。
义利之辨
义利之辨的同义词反义词
yì lì zhī biàn中国古代关于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的争辩。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利,指利益、功利。孔子重义轻利,反对不讲道德而获得富贵,把义利两者分离。韩非则注重功利,认为人与人之间首先是利害关系。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儒家重义轻利的道义论基本上占据着统治地位。
储说
储说的同义词反义词
chǔ shuō/shuì/yuè1.指战国韩非的《内储说》﹑《外储说》。文见《韩非子》。
再刖
再刖的同义词反义词
zài yuè1.双脚被砍掉。相传春秋楚卞和发现了一块璞玉,先后献给楚厉王﹑武王,都被认为欺诈,断其双脚。楚文王即位,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宝玉,称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后用作怀才未遇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