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用太白韵

朝代:作者: 李之仪 体裁:

清溪咽。

霜风洗出山头月。

山头月。

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

凌歊望断音尘绝。

音尘绝。

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注释注释: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词。

上片写景:有清溪,霜风,山月,还有在山月下随风飘动的流云。

一个“咽”字,传出了“清溪”哽哽咽咽的声音;

用个“洗”字,好象山头月是被“霜风”有意识地“洗”出来的,这个“洗”字,也使山月更加皎洁。

山高月小,霜风斜峭,再配上哽咽的流水,给人以如置空谷,如饮冰泉......更多

江神子

朝代:作者: 李之仪 体裁:

阑干掐遍等新红,酒频中,恨匆匆。

投得花开,还报夜来风。

惆怅春光留不住,又何似,莫相逢。

月窗何处想归鸿,与谁同?

意千重。

婉思柔情,一旦总成空。

仿佛么弦犹在耳,应为我,首如蓬。

万年欢

朝代:作者: 李之仪 体裁:

暖律才中,正莺喉竞巧,燕语新成。

万绿阴浓,全无一点芳尘。

门巷朝来报喜,庆佳期、此日光荣。

开华宴、交酌琼酥,共祝鹤算椿龄。

须知最难得处,双双凤翼,一对和鸣。

造化无私,谁教特地多情。

惟愿疏封大国,彩笺上、频易佳名。

从此去、贤子才孙,岁岁长捧瑶觥。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临江仙

朝代:作者: 李之仪 体裁:

九十日春都过了,寻常偶到江皋。

水容山态两相饶。

草平天一色,风暖燕双高。

酒病厌厌何计那,飞红更送无聊。

莺声犹似耳边娇。

难回巫峡梦,空恨武陵桃。

临江仙

朝代:作者: 李之仪 体裁:

清润奇峰名韫玉,温其质并琼瑶。

中分瀑布写云涛。

双峦呈翠色,气象两相高。

珍重幽人诚好事,绿窗聊助风骚。

寄言俗客莫相嘲。

物轻人意重,千里赠鹅毛。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临江仙

朝代:作者: 李之仪 体裁: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

江山重叠倍销魂。

风花飞有态,烟絮醉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

清愁满眼共谁论。

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临江仙 登凌歊台感怀

朝代:作者: 李之仪 体裁:

偶向凌歌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

江山重叠倍销魂。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

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释注释:这首词,当作于李之仪居今当涂期间的某年春天。

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曾建避暑离宫于此。

实际上,凌歊台并不很高(据《太平寰宇记》载仅高四十丈 ),只是因周围平旷,才望得很远。

李之仪的这首词就是登此台远望之所得。

目的在借景发挥,借登凌歊台以抒发内心的感慨。

......更多

减字木兰花

朝代:作者: 李之仪 体裁:

触涂是碍。

一任浮沈何必改。

有个人人。

自说居尘不染尘。

谩夸千手。

千物执持都是有。

气候融怡。

还取青天白日时。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减字木兰花

朝代:作者: 李之仪 体裁:

莫非魔境。

强向中间谈独醒。

一叶才飞。

便觉年华太半归。

醉云可矣。

认著依前还不是。

虚过今春。

有愧斜川得意人。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减字木兰花

朝代:作者: 李之仪 体裁:

揉花催柳,一夜阴风几破牖。

平晓无云,依旧光明一片春。

掀衣起走,欲助喜欢须是酒。

惆怅空樽,拟就王孙借十分。

12345 共10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