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
三公 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晏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己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
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
秦不设三公。
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栩和御史大夫。
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但不常置。
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
汉武帝刘彻为了加强集权制而削弱了丞相的权力。
昭帝时,......更多
婚后禁忌
中国民间禁忌——婚后禁忌 新妇禁忌 汉族新娘入夫家之初有许多禁忌,在夫权社会中是含有某种训戒意义的,其目的不外乎是让新娘子顺顺当当服服帖帖地成为男家的一成员。
这些禁忌表现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比如新妇吃饭时要“懂规矩”,忌讳狼吞虎咽,大吃大嚼。
一般都是由夫家姑嫂等陪伴着。
最初三日里,新妇甚至忌下炕、吃东西和大小便。
否则以为有污神明,会招来灾祸。
旧时,汉族许多地区流行“新妇三天不下厨”......更多
天文历法
二、天文历法 1,天文星象 先秦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天是由东西南北四根大柱子支撑的,天像一个半球形的罩,,罩住了大地,所以《女娲补天》中才有“四极废”、“天不兼覆”这样的描写,《赤勒川》则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古人常用天象来预测人事,把天象与人间的吉凶祸福联系起来。
如彗星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拖有长长的尾巴,它的出现就被古人认为是预兆兵灾的凶象。
《唐雎不辱使命》中说“夫专......更多
日本大众文学
日本现代文学中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或通俗性的文学的总称。
大众文学和“纯文学”相对应,在商品经济流通过程中,侧重于追求群众趣味,注意消遣性和娱乐性。
现代题材小说、传奇小说、剑侠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打斗小说、政治小说、言情小说、推理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等,在广义上都可以列为大众文学。
大众文学中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创作和“纯文学”往往没有严格的区别,被称为大众文学的作家,也往往是“纯文学”的......更多
世界史上十位死不了的人
或早或晚,死神最终会敲响我们每一个人的门,只是不知何时,以何种方式而已。
有时死神潜入睡梦,悄无声息地掠走生命;
而有时,它的大镰刀又会在最该死的时候迟疑。
下面就是人类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十位战胜死神的壮士。
6根钉子扎入脑中10、伊斯特罗·梅加 时至今日,他脑袋里一根钉子也没有了。
2004年,梅加在屋顶施工时从高处跌落。
跌落的高度并不致命,致命的本应是插入颈部和颅腔的6根9厘米长的钉子。
但他活了......更多
中国人使用筷子十二种忌
第三章 中国人使用筷子十二种忌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
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
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
但这要绝对禁忌以下十二种......更多
科举制度
科举以前的人才制度介绍 秦朝以前,中国社会采用分封制,选士也依靠世袭制度。
西周时,天子以及诸侯分封天下。
周礼之下,社会阶级分明。
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
而各阶层按伦常,依照血缘世袭。
到了东周,稳定的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为各国的国君服务。
到了汉朝,分封制度逐渐被废,皇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皇帝为管理国家,需要提拔民间人材。
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由各级......更多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和演变
第一百零四章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和演变 一:匈奴部分:以匈奴为代表 二:东胡部分:以鲜卑、契丹、蒙古为代表 三:突厥部分:以突厥为代表 四:通古斯部分:以满洲为代表 五:羌藏部分:羌族,吐蕃 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少数民族都是由这五部分演化而来的 匈奴:主体在东汉时期被汉人消灭,剩余部分西逃至欧洲,与马扎尔人融合,构成今天的匈牙利人。
东胡:秦时被匈奴......更多
书学鼎盛的唐代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书学鼎盛的唐代 (更新时间:2004-2-6 19:25:00 本章字数: 2274) 唐朝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以来近三百年的动乱局面,国初二十年形成了文治武功的“贞观之治”,此后从武则天到唐玄宗开元时期更是呈现出超越两汉的空前兴盛气象。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更多
中国建筑的大致分类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中国建筑的大致分类 (更新时间:2004-1-19 13:19:00 本章字数: 372) 中国的古代建筑,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十种类型: 一、宫廷府第建筑。
如皇宫、衙署、殿堂、宅第等。
二、防御守卫建筑。
如城墙、城楼、堞楼、村堡、关隘、长城、烽火台等。
三、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
如市楼、钟楼、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