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都十二韵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苍生未苏息,胡马半乾坤。

议在云台上,谁扶黄屋尊。

建都分魏阙,下韶辟荆门。

恐失东人望,其如西极存。

时危当雪耻,计大岂轻论。

虽倚三阶正,终愁万国翻。

牵裾恨不死,漏网荷殊恩。

永负汉庭哭,遥怜湘水魂。

穷冬客江剑,随事有田园。

风断青蒲节,霜埋翠竹根。

衣冠空穰穰,关辅久昏昏。

愿枉长安日,光辉照北原。

注释赵次公注此诗上元元年九月后作也。

朱注诗云“穷冬客剑阁,随事有田园”,其为成都草堂作甚明。

鲍钦止编在宝应元年冬,是年虽复建南都,时公往来梓州,未尝定居,安得有田园之句?

赵注得之。

《通鉴》:至德二载,以蜀郡为南京,凤翔为西京,西京为中京。

上元元年九月,改置南都于荆州,以荆州为江陵府。

二年九月罢凤翔西都及江陵南都之号,宝应元年建卯月复建。

《唐书》:上元初,以吕諲为荆州刺史。

諲请以荆州置南部,帝从之。

于是荆州号江陵府,以諲为尹。

苍生未苏息①,胡马半乾坤②。

议在云台上③,谁扶黄屋尊④?

(从时事说起,慨朝议之失计。

)①王右军《与谢安书》:“小得苏息,备安其业。

”②《东都赋》:“俯仰乎乾坤。

”③《东观汉记》:桓谭拜议郎,诏令议云台。

江淹《狱中书》:“高议云台之上。

”④《汉书注》:黄屋,天子之车。

建都分魏阙①,下诏辟荆门②。

恐失东人望③,其如西极存。

时危当雪耻④,计大岂轻论⑤?

虽倚三阶正⑥,终愁万国翻⑦。

(此论建都兴废,而陈时势之缓急。

言分置宫殿,新辟都会,虽欲慰东人之望,其如西极严然存,不当建彼而废此也。

且此时不急图雪耻,而轻论建都,恐治乱尚未可定耳。

东人,指吕諲建都之议,西极,指上皇幸蜀之地。

)①班固《东都赋》:“建都河洛。

”《周礼》:“悬治象之法于象魏。

”注:“象魏,宫门双阙。

”《南史·何胤传》:阙,谓之象魏。

象者,法也。

魏者,当涂而高大也。

②《袁绍传》:下诏之日。

《唐书》:荆州有荆门县,以荆门山名。

《寰宇记》:荆门之地,乃荆襄要津。

③《诗》:“东人之子,职劳不来。

”东人,指荆门以东言。

朱穆奏记:“纪纲少弛,颇失人望。

”④《史记》:秦穆公谓三将曰:“子其悉雪耻。

”⑤《后汉·冯异传》:季文诚能亟定大计。

⑥《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

”注,“泰阶,天之三阶也。

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

三阶平等,是为太平。

”⑦《易》:“先王以建万国。

”牵据恨不死①,漏网辱殊恩②。

永负汉庭哭③,遥怜湘水魂④。

穷冬客江剑,随事有田园⑤。

风断青蒲节⑥,霜埋翠竹根⑦。

(此伤削迹流离,不得参预朝事。

牵据,为救房琯。

漏网,谓谪司功。

汉庭、湘水,欲效贾、屈而未能。

虽有客舍田园,而对此风蒲、霜竹,不免衰老摧残矣。

钱笺公之移官,以疏救房琯,而琯之得罪,以建议分镇也,故牵连及之。

申涵光曰:人亦有一时感激,事过辄悔者。

公以不死为恨,真谏臣也。

)①《魏志》:文帝欲徒十万户实河南,辛毗谏,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

②《汉·刑法志》:“网漏吞舟之鱼。

”袁绍书:“殊恩厚德,臣既叨之。

”③《贾谊传》:“可为痛哭者一。

”④屈原见谗,沉于湘水。

⑤王褒诗:“生年随事阑。

”《杜臆》:随事,犹云随便有之。

《归去来辞》:“田园将芜。

”⑥庾信诗:“蒲低犹抱节。

”⑦梁昭明太子《扇赋》:“折翠竹之枝。

”衣冠空穰穰①,关辅久昏昏②。

愿枉长安日③,光辉照北原④。

(此讽当时君相之谋国者。

衣冠二句,概刺朝臣,应上议在云台二句。

愿枉二句,隐讽肃宗,应上苍生未苏二句。

朱注衣冠虽多,未救关辅之难。

今中原沦陷,天子当回阳光以照之,奈何汲汲建都之举耶?

此诗首尾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①《史记·货殖传》:“天下穰穰,皆为利往。

”②关中三辅,谓扶风、冯翊、京兆。

江淹诗:“饬骖去关辅。

”阴铿诗:“昏昏陇日沉。

”昏昏,言日,故下接以长安日。

③《世说》:晋明帝数岁,元帝问日与长安孰远?

答曰:“日远。

”明日重问之,答曰:“日近。

”④曹植《登台赋》:“齐日月之光辉。

”庾肩吾诗:“驻日逐戈锋。

”按:梦弼云:北原,河北之地,时史思明据东京及河北怀卫等州是也。

《钱笺》引《西都赋》“北朓五原”及庾信诗“北原风雨散”、岑参诗“五陵北原上”,于诗意不合。

当时房琯分建之策与吕諲建都之请,前后事势回不相同。

初安史首乱时,陷中原,破两京,剪宗室,逼乘舆,唐室孤危极矣,故分建子弟之议,足使贼子胆寒。

其后,长安既复,兵势复张,惟河北未平,故须专意北向,以除祸本。

若建都荆门,虚张国势,迂疏甚矣。

且东南本无事,而劳民动众,恐度生意外之虞,此作诗本意也。

《钱笺》附会两事,致诗意反晦,今辩正之。

-----------仇兆鳌 《杜诗详注》----------- 出处全唐诗:卷226_31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0620443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