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妇怨

朝代:作者: 张籍 体裁: 乐府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注释征妇怨(1)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2)。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3)。

妇人依倚子与夫(4),同居贫贱心亦舒(5);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6)。

校注:(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入第九十四卷《新乐府辞五.乐府杂题五》之中。

全诗极言征战之苦,嫠妇之哀也。

(2)辽水,即辽河。

唐代东北之边患有契丹、奚、室韦、鞨靺等族。

尤以辽河上游之契丹为患最烈。

按:唐诗之中,以汉代唐,十分普遍,故此诗所云「匈奴」当指契丹,所谓「汉军」实指唐军。

二句写幽州地区,契丹之役,唐军惨败。

(3)招魂葬,古人死于外地,不得尸身入殓,家属即以生前衣冠招其魂魄而葬之,谓之招魂葬。

又名之「衣冠葬」。

此俗自汉以来行之。

按:二句写唐军覆没,家家招魂而葬之惨状,令人怵目惊心。

(4)依倚,依爱、倚恃也。

(5)按:此谓妇有夫君可资依倚,虽贫贱同居,心亦舒坦也。

(6)按:二句谓夫死于战场,而己有孕在身;

则妾身虽存,将如昼烛之无谓也。

此写嫠妇痛不欲生之怨情。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集》将此诗比为〈吊古战场文〉之缩本。

评说:明‧周敬、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杨慎曰:依倚子、夫,得怨之正。

吴山民曰:「夫死战场子在腹」,苦中苦语。

陆时雍曰:「招魂葬」,语佳。

周启琦曰:末二语悲甚。

周珽曰:「全没」、「魂葬」,可怜!

觅封战死,何如贫贱同居?

故烛以照夜,昼无用之;

妇人无倚,「昼烛」何异?

声声怨恨,字字凄惨。

明‧唐汝询曰:夫死战场子在腹,征妇之最惨者,烛以照夜,昼无所用之。

故取以自喻。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八:李华〈吊古战场文〉,篇中可云缩本。

清‧邢昉《唐风定》:顾云:王、张乐府,体发人情,极于纤细,无不至到,后人不及正在此,不及前人亦在此。

清‧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张、王乐府并称,文昌情味较足,以运思清而措辞俊也。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说征妇者甚多,惨淡经营,定推文昌此首第一。

------------张籍诗集校注(李建昆 校注)-------------出处全唐诗:卷382-3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0791528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