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舍弟消息二首
近有平阴信,遥怜舍弟存。
侧身千里道,寄食一家村。
烽举新酣战,啼垂旧血痕。
不知临老日,招得几人魂。
汝懦归无计,吾衰往未期。
浪传乌鹊喜,深负鶺鴒诗。
生理何颜面,忧端且岁时。
两京三十口,虽在命如丝。
注释鹤注诗云“两京三十口”,又云“烽举新酣战”,当是天宝十五年作。
近有平阴信①,遥怜舍弟存。
侧身千里道②,寄食一家村③。
烽举新酣战④,啼垂旧血痕。
不知临老日,招得几时魂⑤。
(首章,初得消息,怜弟而复自伤也。
赵汸注次句,有吾以汝为死矣之意。
侧身,言避寇不敢正行。
一家村,指平阴荒僻之乡。
二句正述所传之信。
赵注酣战曰新,见杀伐未休。
血痕曰旧,见乱离已久。
招得几时魂,恐死期将至,不复相会也。
)①《春秋》:昭二十三年,晋师在平阴。
《史记》:陈平降汉,王使参乘,监诸将南渡平阴津至洛阳。
平阴,乃古津济处也。
《唐书》:平阴县,隋属济州,天宝十三载州废,县属郓州。
②《楚辞》:“欲侧身而无所。
”孙楚诗:“饯我千里道。
”③《史记》:韩信寄食于漂母。
《战国策》:冯谖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寄食门下。
江淹书:“俯首求衣,敛眉寄食。
”④《喻巴蜀文》:“烽举燧燔。
”《淮南子》:鲁阳公与韩战,战酣,日暮,援戈而麾之。
《韩非子》:酣战之时。
⑤《楚辞》有《招魂》篇。
其二汝懦归无计,吾衰往未期。
浪传乌鹊喜①,深负鹡鸰诗②。
生理何颜面③,忧端且几时④。
两京三十口⑤,虽在命如丝⑥。
(次章,叙兄弟远离,而叹资生无计也。
弟不能归,空传乌鹊之喜。
公不能往,深负鹡鸰之诗。
见虽有消息,而彼此悬隔也。
何颜面,穷困而惭。
且几时,销忧无日。
家口危如丝发,不但兄弟两人难保矣。
)①《两京杂记》:乾鹊噪而行人至。
《随笔》云:北人以乌声为喜,鹊声为非。
南人闻鹊噪则喜,闻乌声则唾而逐之,至于弦弩挟弹,击使远去。
《北齐书》:奚永落与张子信对坐,有鹊斗于庭树间,子信曰:“鹊言不善,当有口舌事。
今夜有唤,必不得往。
”子信去后,高俨使召之,且云敕唤,永落诈称堕马,遂免于难。
白乐天在江州,《答元郎中杨员外喜乌见寄》曰:“南宫鸳鸯地,何忽乌来止。
故人锦帐郎,闻乌笑相视。
疑乌报消息,望我归乡里。
我归应待乌头白,惭愧元郎误欢喜。
”然则鹊言固不善,而乌亦能报喜也。
②《诗》:“鹊钨在原,兄弟急难。
”③陆机诗:“生理各万端。
”④柳恽诗:“独枕怅忧端。
”谢灵运诗:“两京愧佳丽。
”⑤张远注两京,公在西京,弟在东京也。
三十口,合公与弟家属而言,公《赴奉先》诗“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止言十口,可明征矣。
⑥《后汉·刘茂传》:孙福为贼所围,命如丝发。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5_45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08488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