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二首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张后不乐上为忙。
至今今上犹拨乱,劳身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直来坐御林,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注释《杜臆》:此是既为工部郎后,追论往事也。
故以《忆昔》为题,乃广德二年严武幕中作。
吐蕃陷京,在去年之冬。
忆昔先皇巡朔方①,千乘万骑入咸阳②。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③。
邺城反覆不足怪④,关中小儿坏纪纲⑤。
张后不乐上为忙⑥,至令今上犹拨乱⑦,劳心焦思补四方⑧。
(此伤肃宗之失德。
当时起灵武,复西京,率回纥兵讨安庆绪,其才足以有为,乃任李辅国,宠张良娣,祸及父子,而身亦不免焉。
故中兴之业,尚待继世也。
后不乐,状其骄恣。
上为忙,状其跼蹐。
此分明写出惧内意。
王洙曰:拨乱,内平张后之难。
补四方,外能经营河北也。
)①《晋书·郑冲传》:翼亮先皇。
至德元载,肃宗即位于灵武,下制曰:“朕治兵朔方,须安兆姓之心,勉顺群臣之请。
”赵曰:朔方乃灵武邻郡。
②汉灵帝末童谣:“侯非侯,王非王,干乘万骑上北邙。
”③《秦本纪》:西北斥逐匈奴,自渝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
徐广曰:阴山在五原北。
《通典》:阴山,唐安北都护府也。
骄子,回纥。
东胡,安庆绪也。
回纥助讨贼,收复西京,庆绪奔河北,保邺郡。
骄子,出《汉书》。
大宛国有汗血马。
《史记》:燕北有东胡、山戎。
④史思明既降复叛,救庆绪于邺城,故曰反覆。
⑤关中小儿,指李辅国。
《旧书·宦官传》:李辅国,闲厩马家小儿,少为阉,貌陋,粗知书计,为仆事高力士。
《通鉴注》:凡厩牧、五坊、禁苑给使者,皆渭之小儿。
晋泰始谣:“贾裴王,乱纪纲。
”⑥《旧书·后妃传》:张后宠遇专房,与辅国持权禁中,干预政事。
帝颇不悦,无如之何。
⑦傅玄乐府:“拨乱反正从天心。
”⑧《史记·夏本纪》:禹伤父鲧功不成,乃劳心焦思。
我昔近侍叨奉引①,出兵整肃不可当②。
为留猛士守未央③,致使岐雍防西羌④。
犬戎直来坐御床⑤,百官跣足随天王⑥。
愿见北地傅介子⑦,老儒不用尚书郎⑧。
(此伤代宗不能振起也。
帝初为元帅,出兵整肃,及程元振用事,使郭子仪束手留京,吐蕃入寇,而车驾蒙尘,一时御边无策,故慨然思傅介子焉。
老儒句,自叹不能靖乱而尸位也。
此章,上段九句,下段八句。
)①时公为拾遗,故曰近侍。
唐制,拾遗掌供奉。
②《新书》:代宗为太子,时从狩灵武,拜天下兵马元帅。
山涛启事:“可以整肃朝廷,裁制时政。
”陈琳檄文:“天下不可当。
”③猛士守未央,此翻《大风歌》语,感慨甚深。
《唐书》:宝应元年八月,子仪自河南入朝,程元振数谮之,子仪请解副元帅、节度使,留京师。
明年十月,吐善大入寇。
《括地志》:汉未央宫,在长安故城中,近西南隅。
④岐雍,唐凤翔关内地。
《旧书·吐蕃传》:乾元后数年,凤翔之西,邠州之北,尽为蕃戎境。
⑤《南史·侯景传》:齐文宣梦猕猴坐御床,乃煮景妻子于镬。
又大同中,太医令朱耽梦犬羊各一在御座,既而景登正殿焉。
⑥《梁·武帝纪》:谚云:“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
”乃跣足下殿以禳之。
吴注汉末升平谣:桓公入石头,陛下徒跣足。
⑦《汉书》:傅介子,北地人也,持节使楼兰,斩其王,归之北阙。
⑧尚书郎,公自谓。
《木兰行》:“欲与木兰赏,不用尚书郎。
”苏轼《东坡志林》云:“关中小儿坏纪纲”,谓李辅国也。
“张后不乐上为忙”,谓肃宗张皇后也。
“为留猛士守未央”,谓郭子仪专兵柄、入宿卫也。
钱谦益曰:《忆昔》之首章,刺代宗也。
肃宗朝之祸乱,成于张后、辅国。
代宗在东朝,已身履其难。
少属乱离,长于军旅,即位以来,劳心焦思,祸犹未艾,亦可以少悟矣。
乃复信任程元振,解郭子仪兵柄,以召匈奴之祸,此不亦童昏之尤乎。
公不敢斥言,而以“忆昔”为词,其意婉而切矣。
其二忆昔开元全盛日①,小邑犹藏万家室②。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③。
九州道路无豺虎④,远行不劳吉日出⑤。
齐纨鲁缟车班班⑥,男耕女桑不相失⑦。
宫中圣人奏云门⑧,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余年间未灾变⑨,叔孙礼乐萧何律⑩。
(此追思开元盛事。
当时既庶而富,盗息民安,刑政平,风俗厚,制礼作乐,几于贞观之治,惜明皇昧持盈之戒,遂至极盛而衰耳,《杜臆》:“百余年间”二句,尤为有识,盖法度之存亡,关乎国家之理乱,先叙此二语,而随用“岂闻”二字转下,如快马蓦涧,何等笔力。
)①《芜城赋》:“当昔全盛之日。
”洙曰:开元间承平日久,四郊无虞,居人满野,桑麻如织,鸡犬之音相闻。
时开远门外西行,亘地万余里,路不拾遗,行者不赍粮,丁壮之人不识兵器。
②谢灵运诗:“小邑居易贫。
”汉文帝诏:“万家之县。
”③《管子》:“仓廪实则知礼节。
”蔡邕《月令章句》:“谷藏曰仓,米藏曰廪。
”④王融诗:“澄清九州牧,道路无豺虎。
”⑤《楚辞》:“历吉日兮吾将行。
”⑥《汉·地理志》:齐俗靡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
师古曰:“冰谓布帛之细,色鲜洁如冰也。
纨,素也。
”《韩安国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
”《韵会》:“缟,缯精白才,曲阜之俗善作之,尤为轻细,故曰鲁缟。
”《后汉书》:桓帝时京师童谣曰:“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
”车班班,言商贾不绝于道。
⑦《吴越春秋》:“一男不耕,有受其饥。
一女不桑,有受其寒。
”⑧《周礼·大司乐》:“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晋杨方诗:“情至断金石,胶漆未为坚。
”⑨《前汉·京房传》:“其说长于灾变。
”⑩汉叔孙通制礼仪。
《刘子·文武篇》:汉祖海内大定,召邹鲁儒生而制礼仪,修六代之乐。
《通鉴》:开元二十年九月,新礼成,号曰《开元通礼》。
《唐会要》:开元二十九年八月,太常奏所定雅乐。
《汉·刑法志》:萧何攈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
《唐·刑法志》:《开元前格》、《开元后格》,皆当时格式律令也。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①,宗庙新除狐兔穴②。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③,朝廷记识蒙禄秩④。
周宣中兴望我皇⑤,洒泪江汉身衰疾⑥。
(此痛乱离而思兴复也。
自开元至此,洊经兵革,民不聊生。
绢万钱,无复齐纨鲁缟矣。
田流血,无复室家仓廪矣。
东洛烧焚,西京狐兔,道路尽为豺狼,宫中不奏云门矣。
乱后景象,真有不忍言者。
孤臣洒泪,仍以中兴事业望诸代宗耳。
蒙禄秩,时为员外郎。
此章,上段十二句,下段十句。
)①《通鉴》:汉献帝和平元年三月,董卓烧洛阳宫庙、官府、居家。
②颜之推诗:“狐兔穴宗庙。
”宗庙毁则狐兔穴除矣。
③刘桢诗:“小臣信鲁钝。
”④《月令》:“收禄秩之不当。
”⑤周宣王承厉王之乱,复修文武成康之业,周道复兴。
⑥张华诗:“衰疾近殆辱。
”古今极盛之世,不能数见,自汉文景、唐贞观后,惟开元盛时,称民熙物阜。
考柳芳《唐历》,开元二十八年,天下雄富,京师米价斛不盈二百,绢亦如之。
东由汴宋,西历岐凤,夹路列店,陈酒馔待客,行人万里,不持寸刃。
呜呼,可谓盛矣!
明皇当丰亨豫大时,忽盈虚消息之理,致开元变为天宝,流祸两朝,而乱犹未已。
此章于理乱兴亡之故,反覆痛陈,盖亟望代宗拨乱反治,复见开元之盛焉。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0_35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09154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