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挽歌辞 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
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注释[说明]挽歌,哀悼死者的歌。
陶渊明卒于宋文、元嘉四年(427)十一月,享年六十三岁。
《挽歌诗》和《自祭文》是作者生前最后的作品。
这组自挽的《挽歌诗》便作于逝世前的两个月,即九月。
“挽歌诗”,逯本作“拟挽歌辞”,今据萧统《文选》所引第三首及陶本改。
其一(1)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2)。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3)。
魂气散何之?
枯形寄空木(4)。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5)。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干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注释](1)这首诗写刚死人敛的情景,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
(2)非命促:并非生命短促。
意谓牛死属于自然规律,故生命并无长短之分。
(3)昨暮:昨晚。
同为人:指还活在世上。
今旦:今晨。
在鬼录:列入鬼的名册,指死去。
(4)魂气:指人的精神意识。
《左传?昭公七年》疏:“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
”散何之:散归何处。
枯形:枯槁的尸体。
奇空木:安放于棺木之中。
(5)索:寻找。
[译文]人命有生必有死,早终不算生命短。
昨晚生存在世上,今晨命丧赴黄泉。
游魂飘散在何处?
枯稿尸身存木棺。
娇儿找父伤心啼,好友痛哭灵枢前。
死去不知得与失,哪还会有是非感?
千秋万岁身后事。
荣辱怎能记心间。
只恨今生在世时,饮酒不足大遗憾。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17665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