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挽歌辞 其三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注释注释:(1)嶕峣:很高的样子。

(2)幽室:指坟穴。

(3)向来:刚才。

(4)或余悲:也许有些人还有悲伤。

亦已歌:也开始唱歌了。

(5)何所道:有什么可说的呢?

山阿:山陵。

----------------------------------------------其三(1)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2)。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3)。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4)。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5)。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6)。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7)。

向来相送入,各已归其家(8)。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9)。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10)。

[注释](1)这首诗写送葬时的悲哀之情和萧条之景,十分感人。

结语以“托体同山阿”的达观态度,体现了诗人一惯持有的委运任化的人生观。

(2)何:何其,多么。

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

萧萧:风吹树木声。

(3)严霜:寒霜,浓霜。

送我出远郊:指出殡送葬。

(4)无人居:指荒无人烟。

嶕峣(jiāo yáo 交摇):高耸的样子。

(5)马:指拉灵枢丧车的马。

(6)幽室:指墓穴。

朝(zhāo 招):早晨,天亮。

(7)贤达:古时指有道德学问的人。

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指皆不免此运。

(8)向:先时,刚才。

已归:逯本作“自还”,今从《文选》改。

(9)已歌:已经在欢快地歌了。

是说人们早已忘了死者,不再有悲哀。

(10)何所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托体:寄身。

山阿(ē啊):山陵。

[译文]茫茫荒野草枯黄,萧瑟秋风抖白杨。

已是寒霜九月中。

亲人送我远郊葬。

四周寂寞无人烟,坟墓高高甚凄凉。

马为仰天长悲鸣,风为萧瑟作哀响。

墓穴已闭成幽暗,永远不能见曙光。

永远不能见曙光。

贤达同样此下场。

刚才送葬那些人,各自还家入其房。

亲戚或许还悲哀,他人早忘已欢唱。

死去还有何话讲。

寄托此身在山冈。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1766694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