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愁二首
久客宜旋旆,兴王未息戈。
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
百万传深入,寰区望匪它。
司徒下燕赵,收取旧山河。
闻道并州镇,尚书训士齐。
几时通蓟北,当日报关西。
恋阙丹心破,沾衣皓首啼。
老魂招不得,归路恐长迷。
注释此诗乃初入蜀时作,当在上元元年,光弼破安太清、史思明之后,故云“百万传深入。
”若上元二年,玉思礼已死,不得致望于尚书矣。
晋武帝诏:“思所以散愁养气。
”久客宜旋旆①,兴王未息戈②。
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
百万传深入③,衰区望匪他④。
司徒下燕赵,收取旧山河。
(首章,以北伐之功望诸李光弼也。
因久客而思靖乱,从有愁处说到散愁。
三四,承首句,言作客凄凉。
五六,承次句,欲河北息兵。
望匪他,注下司徒。
)①潘岳《永逝文》:“回首兮旋旆。
”②谢瞻诗:“拿来扶兴王。
”③陈琳《设难》:“合百万师若运诸掌者,义也。
”《出师表》:“深入不毛。
”④《后汉书》:自致寰区之外。
卢谌诗:“绸缪委心,自同匪他。
”其二闻道并州镇①,尚书训士齐②。
几时通蓟北③?
当日报关西④。
恋阙丹心破⑤,沾衣皓首啼⑥。
老魂招不得,归路恐长迷。
(次章,以讨贼之事兼望王思礼也。
因世乱而念归途,本欲散愁,愁仍未散。
蓟平报捷,则息戈可望;
心破泪沾,恐久客莫归。
又与前章相应。
)①《唐书》:太原府,本并州,开元十一年为府,天宝元年曰北京。
②《旧书·肃宗纪》:乾元二年七月,以兵部尚书、潞泌节度使、霍国公王思礼兼太原尹,充北京留守。
思礼本传,光弼徙河阳,思礼代为河东节度,用法严整,人不敢犯。
③王褒诗:“桑生蓟北寒。
”④《杜臆》:关西谓京师,地在潼关函谷之西也。
旧注谬。
⑤《西征赋》:犹犬马之恋主,窃托慕于阙庭。
⑥李陵书:“皓首而归。
”王嗣奭曰:题云“散愁”,故前章总起,后章总结,皆说自己心事。
中间将司徒、尚书,联络上下。
两章只如一章,此几章法之妙。
朱鹤龄曰:史:邺城之溃,惟思札与光弼军独完,寻破思明别将于潞城东,乃当时名将也。
故以收蓟北、报关西望之。
又云:诸将中,独属望王、李者,公意思明在东都,范阳必空虚可图,欲光弼乘河阳之捷,长驱燕赵,倾其根本。
思礼以潞泽之兵会之,即前诗“斩鲸辽海波”意也。
以“散愁”命题,深旨可见。
-----------仇兆鳌 《杜诗详注》----------- 出处全唐诗:卷226_36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21676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