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石

朝代:作者: 刘禹锡 体裁: 七绝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释注释: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妇女思念远出的丈夫,立在山头守望不回,天长日久竟化为石头。

这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在民间流行极为普遍。

此诗所指的望夫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唐时属和州。

此诗题下原注“正对和州郡楼”,可见作于刘禹锡和州刺史任上。

全诗紧扣题面,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

“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

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

可见“望”者一往情深;

“望夫”而“夫不归”,是女子化石的原因。

“夫”字叠用形成句中顶针格,意转声连,便觉节奏舒徐,音韵悠扬。

次句重在“苦相思”三字,正是“化为石,不回头”(王建《望夫石》),表现出女子对爱情的忠贞。

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

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

──这大大突出了那苦恋的执着。

“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

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

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

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和深切。

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

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有一气呵成之感。

这首诗是深有寓意的。

刘禹锡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受打击和迫害,长流远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

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诗意并不在题中。

同期诗作有《历阳书事七十韵》,其中“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两句,就是此诗最好的注脚。

纯用比体,深于寄意,是此诗写作上第一个特点。

此诗用意虽深,语言却朴质无华。

“望”字一篇之中凡三致意,诗意在用字重复的过程中步步深化。

这种反复咏叹突出主题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作者思归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他坚贞不渝的志行,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作峰头望故乡”,与此诗有相同的寄意。

但柳诗“望故乡”用意显而诗境刻意造奇;

此诗不直接写“望故乡”之意,却通过写石人“望夫”,巧妙地传达出来,用意深而具有单纯明快之美。

陈师道因而称赞它“语虽拙而意工”。

这是此诗写作上又一特点。

综上两方面,可以说此诗体现了刘禹锡绝句能将深入与浅出高度统一的艺术优长。

(周啸天)出处全唐诗:卷365-31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35614937.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