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首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注释《杂诗三首 》,是王维拟江南乐府民歌风格所作的一组抒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的五言绝句 。
第一首:“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
”描写闺人怀远以及盼望音书的心情。
第三首:“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愁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写思妇给丈夫回信中的话。
这里所选的第二首,则是游子思念家人 ,向故乡来人询问家中情形的话。
三首诗之间有一定的意蕴联系。
它们都用口头语,写出一种缠绵深婉之情,或直抒胸臆,或托物寄怀,都不事雕琢。
正如宋人刘辰翁《王孟诗评》说 :“三首皆淡中含情。
”这首诗通篇运用借问法,以第一人称叙写。
四句都是游子向故乡来人的询问之辞。
游子离家日久,不免思家怀内。
遇到故乡来人,迫不及待地打听家中情事。
他关心的事情一定很多,其中最关心的显然是他的妻子。
但他偏偏不直接问妻子的情况,也不问其他重大的事,却问起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似乎不可思议。
细细品味,这一问,确如前人所说,问得 “淡绝妙绝 ”。
窗前着一“绮”字,则窗中之人,必是游子魂牵梦绕的佳人爱妻 。
清黄叔灿《唐诗笺评》说 :“‘绮窗前’三字,含情无限。
”体味精妙。
而这株亭亭玉立于绮窗前的“寒梅 ”,更耐人寻味。
它或许是爱妻亲手栽植,或许倾听过他们夫妻二人的山盟海誓,总之,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或象征。
因此,游子对它有着深刻的印象和特别的感情。
他不直接说思念故乡、亲人,而对寒梅开花没有这一微小的却又牵动着他情怀的事物表示关切,而把对故乡和妻子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眷恋,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
王维深谙五言绝句篇幅短小,宜于以小见大、以少总多的艺术特点 ,将抒情主人公交集的百感一一芟除,只留下一点情怀,将他灵视中所映现出的故乡种种景物意象尽量删减,只留下窗前那一树梅花,正是在这净化得无法再净化的情思和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无限情味,引人生出无穷遐想。
清人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诗 :“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思家之切。
”说得颇中肯。
罗宗强先生在论述盛唐诗人善于将情思和境界高度净化时,将王维这首诗与初唐诗人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诗作了比较。
两诗的题材内容十分类似。
王绩诗写得质朴自然,感情也真挚动人,但诗中写自己遇到故乡来人询问故乡情事,一连问了子侄、栽树、建茅斋、植竹、种桷、水渠、石苔、果园、林花等一系列问题 ,“他把见到故乡人那种什么都想了解的心情和盘托出 ,没有经过删汰,没有加以净化。
因此,这许多问,也就没有王维的一问所给人的印象深。
”通过这一比较,足以显示出“王维是一位在意境创造中追求情思与景物的净化的高手”(罗宗强《唐诗小史》)。
出处全唐诗:卷128_60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38964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