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释注解:1、几度:多少道。
2、乍:骤,突然。
3、共传:互相举杯。
韵译:老朋友自从江海阔别之后,几道道隔山隔水难得见面。
忽然相逢却疑心是在梦中,相怜别后生活互问了庚年。
孤灯冷冷地在雨夜中闪烁,窗外湿竹笼罩昏暗的轻烟。
最可恨的是明朝又将分别,这惜别怀盏怎不相对频传?
评析:诗写乍见又别之情,不胜黯然。
诗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乃久别重逢之绝唱,与李益的“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简析:云阳,县名,县治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
韩绅,《全唐诗》注:“一作韩升卿。
”韩愈四叔名绅卿,与司空曙同时,曾在泾阳任县令,可能即为其人。
这是首惜别诗,但一开始却从上次的别离说起,接写此次相会,然后才写到叙谈和惜别,描写曲折,富有情致。
上次别后,已历数年,山川阻隔,相会不易,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正因为相会不易,相思心切,所以才生发出此次相见时的“疑梦”和惜别的感伤心情来,首联和颔联,恰成因果关系。
江海,指上次的分别地,也可理解为泛指江海天涯,相隔遥远。
几度,几次,此处犹言几年,下文的“问年”,正与此呼应。
“乍见”二句是传诵的名句,人到情极处,往往以假为真,以真作假。
久别相逢,乍见以后,反疑为梦境,正说明了上次别后的相思心切和此次相会不易。
假如别后没有牵情,相逢以后便会平平淡淡,不会有“翻疑梦”的情景出现了。
“翻疑梦”,不仅情真意切,而且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维妙维肖,十分传神。
即使说久别初见时悲喜交集的心情神态,尽见于三字之中,也是不为过的。
杜甫《羌村三首》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是写乱离中回家后和妻子儿女相见时的心情。
“乍见”二句,和杜诗的用意相仿。
“乍见”,不仅是说刚刚相见,而且还含有出乎意料、突然相见的意思。
由于别后相会不易,所以见后才喜极生悲;
由于别后时间隔得太长,所以相见以后才互问年龄。
“各问年”,不仅在感叹年长容衰,也在以实证虚,说明“翻疑梦”的境真情真。
颈联和尾联接写深夜在馆中叙谈的情景。
相逢已难,又要离别,其间千言万语,不是片时所能说完的,所以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渲染映衬,以景寓情了。
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
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是多么凄凉。
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
其中的孤、寒、湿、暗、浮诸字,都是得力的字眼,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二句既是描写实景,又是虚写人的心情。
结处表面上是劝饮离怀,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
用一“更”字,就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
“离怀惜共传”,在惨淡的灯光下,两位友人举杯劝饮,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惜,珍惜。
诗人用在此处,自有不尽的情意。
综观全诗,中四句语极工整,写悲喜感伤,笼罩寒夜,几乎不可收拾。
但于末二句,却能轻轻收结,略略冲淡。
这说明诗人能运笔自如,具有重抹轻挽的笔力。
(孙其芳)出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292_44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478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