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三山用赵丞相韵,答帅幕王君,且有感于中秋近事,并见之末章
说与西湖客,观水更观山。
淡妆浓抹西子,唤起一时观。
种柳人今天上,对酒歌翻水调,醉墨卷秋澜。
老子兴不浅,歌舞莫教闲。
看尊前,轻聚散,少悲欢。
城头无限今古,落日晓霜寒。
谁唱黄鸡白酒,犹记红旗清夜,千骑月临关。
莫说西州路,且尽一杯看。
注释注释①作于绍熙三年(1192)秋,时稼轩在福建提点刑狱使任上。
三山:福州,福建省城。
因城有九仙、闽山、越王山三山而得名。
赵丞相:指赵汝愚,曾帅福建。
绍熙二年(1191)入京,为吏部尚书,除同知枢密院事,绍熙五年(1194)官至光禄大夫右丞相,时稼轩已罢闽任,丞相之称,谅必后改。
帅幕:帅府幕宾。
王君、中秋近事:均不详所指。
末章:指词的下片或结尾部分。
上片咏福州西湖而颂赵汝愚政绩,谓所以能与杭州西湖比美,全仗赵氏疏浚之功。
下片感叹人事,是饱经人世沧桑之言。
城头今古,落日晓霜,虽语达观,内心却疑虑重重,既思戮力国事,又惧宦海风波。
“谁唱”三句振起,壮采照人。
结韵吾行吾素,豪情满怀。
②“说与”两句:请尽情欣赏西湖的山光水色。
西湖:指福州西湖,在城西三里,南流接大濠,通南湖,可灌民田,但长期淤塞不通。
赵汝愚淳熙九年(1182)帅福建时,曾上疏奏请疏通湖道,以利农桑。
客:即赵汝愚。
或谓序中“帅幕王君”。
③淡妆浓抹西子:语出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将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
”苏诗咏杭州西湖之美。
苏轼知杭州时,也曾疏浚西湖,既利农事,又增美色。
辛词借以赞美福州西湖,并兼有颂赵之意。
④“种柳”四句:谓赵汝愚当年对酒作歌,吟咏西湖,墨迹犹新。
种柳人:指赵汝愚。
他当年疏浚西湖时,曾筑堤栽柳,故有是称。
今天上:指赵汝愚今在朝廷供职。
歌翻水调:用《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填词歌唱。
题序谓“用赵丞相韵”,即指此。
醉墨卷秋澜:谓醉中墨迹酣畅淋漓,如秋水扬波。
⑤“老子”两句:谓己兴致不减赵相,定教湖边歌舞不休。
老子兴不浅:暗用庾亮登南楼事。
东晋庾亮守武昌时,其下属秋夜登南楼游赏,不想庾亮亦至,众人欲避去。
庾亮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兴复不浅。
”遂与众人谈笑赏夜,尽兴而散。
事见《世说新语·容止篇》。
⑥轻聚散:轻看离合之事。
少悲欢:少动悲欢之情。
⑦“城头”两句:晓霜继落日,朝夕变幻相替,循环无穷,古今如此。
⑧“谁唱”三句:谓莫唱归隐之歌,且思当年月照红旗、千骑临关之事。
黄鸡白酒:谓隐退后的田园生活。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⑨“黄说”两句:休说违意仕进,且尽杯中之酒。
西州路:指西州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朝天宫西。
东晋时城在台城西,又为扬州刺史治所。
这里是用典。
晋名臣谢安虽见重于朝廷,但隐退东山之志,始终不渝。
后病笃请求还乡,不许,诏还京师。
当他路经西州门时,深感违志逆意之痛。
他死后,其甥羊昙,悲伤悼念,行不经西州门。
事见《晋书·谢安传》。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5709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