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释注释: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

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

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

尽管如此,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一种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江汉”句,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

“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

“乾坤”代指天地。

“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

”(《杜诗说》)黄生对这句诗的理解,是深得诗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

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

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

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

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的皎洁。

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是很能说明它的特点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

《周易》云:“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

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

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

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

他的话很有道理。

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

“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

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意,是一致的。

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

“落日”与“秋风”相对,但“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

“秋风”句是写实。

“苏”有康复意。

诗人飘流江汉,而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

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

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赞扬此诗的二、三联“含阔大于沉深”,是十分精当的。

这两联诗的意境,苏轼曾深得其妙,他贬谪岭外、晚年归来时,曾有诗云:“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次韵江晦叔二首》),表明他不因政治上遭到打击迫害,而改变自己匡国利民的态度。

“孤月此心明”实际上就是从杜诗“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犹壮”两句化用而成的。

“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

“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

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

“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

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

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

诗人在这里显然含有怨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

这是诗人言外之意,是从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此诗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诗的中间四句,情景相融,妙合无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来为人所称道。

(陶道恕)出处全唐诗:卷230_28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60465162.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